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292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山水,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性格。 有一些詞,你一聽就知道它和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但要具體說是一種怎樣的聯系, 絕大部分人只能曖昧地化作三個字——不好說, 「山水」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早在千年前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每個國家都有山有水,可是只有中國, 山水融入了我們的性格,成為了我們的境界。 讀懂多少山和水,就讀懂了多少中國。 這次,就與我們一起,閱盡高山。 我見青山多嫵媚—— 一山一水,一天一地,一陰一陽, 中國在其中靜靜醞釀。 我們說“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浸潤在山水之間,感受天地的精神, 而大山,往往成為我們精神的依歸。 古時士人功成身退,就是隱寂于山林, 現代人總以為是歸隱是失意的象征, 事實上,這反而是士人的最高追求—— 在與自然的共處中,尋得最高的自由。 辛棄疾老年時寫詞,平生一事無成,什么能讓他歡喜? 也只有眼前的青山而已,“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李白寫詩,也有“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名句。 山與人,成為了彼此的知音。 登泰山而小天下——一次,子張問孔子:“仁者何樂于山也?” 孔子答,山“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 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 天地萬物,黎民百姓, 就在這里耕田,讀書,采菊東籬,戴月荷鋤。這是仁者的包容。 孟子曾總結,“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一生愛好名山,登高而望遠,“小天下”而能胸懷天下。 這是仁者的境界。 孔子晚年依然處處碰壁,他悵然曰:“泰山要崩塌了嗎! 梁柱要毀壞了嗎!哲人要凋零了嗎!”不久,他就去世了, 泰山是孔子一生的仰望,泰山亦是孔子信仰的象征。 人生,就在山與水之間 如今,山水更像是我們的一種鄉愁,一種回不去的寄望。 但我們的人生,始終烙印在山水之間。 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 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無常,山地讓我們領悟天地恒昌。 水邊讓我們享受脫離長輩懷抱的遠行刺激, 山地讓我們體驗回歸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我們年輕時可以觀海弄潮、擇流而居, 到了老年有了靜定心態,則不妨在山地落腳。 從結果來說,山包容著水, 因此我們從水中體味的智慧,也是仁者的智慧。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等到世事看盡,我們仍要向山而歸。 東岳泰山 , 五岳之首,秦始皇封禪于此, 古人云“泰山安,天下皆安”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南岳衡山 , 五岳獨秀,衡,意為維持天地間的平衡。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唐】李白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 西岳華山 , 華夏之根, 險峻,“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比登天難。 《詠華山》 【宋】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北岳恒山, 邊關要塞,古城烽煙,兵家必爭之地。 《登恒山》 【明】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 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 仙臺臨日迥,風窟護云屯。 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 中岳嵩山, 天地之中,儒釋道薈萃,天地人生輝。 《歸嵩山作》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