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神雕俠侶》中的詩詞情懷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230
《神雕俠侶》是金庸唯一的“三部曲”即“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但這“射雕三部曲”非但時代背景及其主要人物都不相同,且其寫作中心(主題)及其風格等等也大不一樣。如果說《射雕英雄傳》的重心是在“英雄”亦即“俠”或者“義”。那么,這部《神雕俠侶》的重心則在于“兒女”亦即“性”或者“情”。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并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蕩與思悟。《神雕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 《蝶戀花》 宋-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此詞以通俗的語言、鮮明的形象、明快的節奏,曲折深婉地表現了越女采蓮的動人情景。境界迷離惝恍,啟人遐想,曲終而味永,正是這首詞的妙處。《神雕俠侶》風月無情(第一回):“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蒙蒙的湖面上。歌聲發自一艘小船之中,船里五個少女和歌嘻笑,蕩舟采蓮。她們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詞人歐陽修所作的“蝶戀花”詞,寫的正是越女蓮的情景,雖只寥六十字,但季節、時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著、首飾、心情,無一不描繪得歷歷如見,下半闋更是寫景中有敘事,敘事中挾抒情,自近而遠,馀意不盡。歐陽修在江南為官日久,吳山越水,柔情密意,盡皆融入長短句中。宋人不論達官貴人,或是里巷小民,無不以唱詞為樂,是以柳永新詞一出,有井水處皆歌,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采蓮,隨伴的往往便是歐詞。 《蝶戀花》 宋-歐陽修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 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蝶戀花,是中國詞牌的名稱,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神雕俠侶》風月無情(第一回):時當南宋理宗年間,地處嘉興南湖。當時嘉興屬于兩浙路秀州。節近中秋,荷葉漸殘,蓮肉飽實。這一陣歌聲傳入湖邊一個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樹下悄立已久,晚風拂動她杏黃色道袍的下擺,拂動她頸中所插拂塵的千百縷柔絲,心頭思潮起伏,當真亦是「芳心只共絲爭亂」。只聽得歌聲漸漸遠去,唱的是歐陽修另一首「蝶戀花」詞,一陣風吹來,隱隱送來兩句:「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歌聲甫歇,便是一陣格格嬌笑。   那道姑一聲長嘆,提起左手,瞧著染滿了鮮血的手掌,喃喃自語:「那又有甚幺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渾不解詞中相思之苦、惆悵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處,一個青袍長須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動,只有當「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那兩句傳到之時,發出一聲極輕極輕的嘆息。」 《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詠物詞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而作的,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全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在詞中,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于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凄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是為中國古代歌頌忠貞愛情的佳詞。《神雕俠侶》貫穿全文:過了良久,萬籟俱寂之中,忽聽得遠處飄來一陣輕柔的歌聲,相隔雖遠,但歌聲吐字清亮,清清楚楚聽得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每唱一字,便近了不少,那人來得好快,第三句歌聲未歇,已來到門外。三人愕然相顧,突然間砰彭喀喇數聲響過,大門內門閂木撐齊斷,大門向兩旁飛開,一個美貌道姑微笑著緩步進來,身穿杏黃色道袍,自是赤練仙子李莫愁到了。 《題甘河遇仙宮》 元-商挺 子房志亡秦,曾進橋下履。佐漢開鴻基,矻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異人與異書,造物不輕付。重陽起全真,高視乃闊步,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妄跡復知非,收心活死墓,人傳入道初,二仙此相遇。于今終南下,殿閣凌煙霧,我經大患余,一洗塵世慮,巾車徜西歸。擬借茅庵住。明月清風前,曳杖甘河路。 商挺(1209—1288) 元散曲家。字孟卿,一作夢卿,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年二十四,北走與元好問、楊矣游。東平嚴忠濟辟為經歷,出判曹州。蒙古憲宗三年(1253)入侍忽必烈于潛邪,遣為京兆宣撫司郎中,就遷副使。至元元年(1264)入京拜參知政事。六年同簽樞密院事,八年升副使。九年出為安西王相。十六年生事罷。二十年復樞密副使,以疾免。卒后贈太師魯國公,溢文定。有詩千余篇,惜多散佚。《元詩選》癸集存其詩四首。《全元散曲》從《陽春白雪》輯其小令十九首,多寫戀情及四季風景。《神雕俠侶》全真門下(第四回):二人來到山峰絕頂。丘處機走到一塊大石之后,說道:「這里刻得有字。」   此時天色昏暗,大石背后更是漆黑一團。郭靖伸手石后,果覺石上有字,逐字摸去,原來是一首詩,詩云:「子房志亡秦,曾進橋下履。佐漢開鴻舉,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異人與異書,造物不輕付。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妄跡復知非,收心活死墓。人傳入道初,二仙此相遇。于今終南下,殿閣凌煙霧。」   他一面摸,一面用手指在刻石中順著筆劃書寫,忽然驚覺,那些筆劃與手指全然吻合,就似是用手指在石上寫出來一般,不禁脫口而出:「用手指寫的?」   丘處機道:「此事說來駭人聽聞,但確是用手指寫的!」郭靖奇道:「難道世間真有神仙?」   丘處機道:「這首詩是兩個人寫的,兩個人都是武林中了不起的人物。書寫前面那八句之人,身世更加奇特,文武全才,超逸絕倫,雖非神仙,卻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人杰。」 《飲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從“飲酒”這個角度聯系在一起,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這首詩在體裁上是一個創格。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后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神雕俠侶》英雄大宴(第十二回):朱子柳連干三杯,叫道:「多謝,好俊的彈指神通功夫!」黃蓉笑道:「好鋒銳的『自言帖』!」朱子柳一笑,心想:「朱某一生自負聰明,總是遜這小姑娘一籌。我苦研十余年的一路絕技,她一眼就看破了。」原來他這時所書,正是唐代張旭的「自言帖 」。張旭號稱「草圣」,乃草書之圣。杜甫〈飲中八仙歌〉詩云:「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黃蓉勸他三杯酒,一來切合他使這路功夫的身分,二來是讓他酒意一增,筆法更具鋒芒,三來也是挫折霍都的銳氣。 《詩經·風雨》 先秦-佚名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風雨》,《詩經·鄭風》篇名。為先秦時代鄭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十二句。這是一首風雨懷人的名作。在一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早晨,這位苦苦懷人的女子,"既見君子"之時,那種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謂溢于言表。難以形容,唯一唱三嘆而長歌之。三章疊詠,詩境單純。而藝術的辯證法恰恰在于愈單純而愈豐富。從詩藝、詩旨看,《風雨》都具有豐富的藝術意蘊。《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神雕俠侶》東邪門人(第十五回):他要吃棕子,卻是另有用意,快吃完時乘那少女不覺,在手掌心暗藏一塊,待她收拾碗筷出去,忙取過一條她做衫時留下的布線,一端黏了塊粽子,擲出去黏住她撕破的碎紙,提回來一看,不由得一怔。原來紙上寫的是“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八個字。那是“詩經”中的兩句,當年黃蓉曾教他讀過,解說這兩句的意思是:“既然見到了這男子,怎么我還會不快活?”楊過又擲出布線黏回一張,見紙上寫的仍是這八個字,只是頭上那個“既”字卻已給撕去了一半。楊過心中怦怦亂跳,接連擲線收線,黏回來十多張碎紙片,但見紙上顛來倒去寫的就只這八個字。細想其中深意,不由得癡了。 《詩經·淇奧》 先秦-佚名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國風·衛風·淇奧》是《詩經》中的一首贊美男子形象的詩歌。為先秦時代衛地漢族民歌。此詩共有三章,每章九句。采用借物起興的手法,每章均以“綠竹”起興,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贊頌君子的高風亮節,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全詩運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表現了一種變化,一種過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積學修養,磨礪道德。《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神雕俠侶》東邪門人(第十五回):過了半晌,只聽室外簫聲幽咽,從窗中送了進來。楊過曾見她用玉簫與李莫愁動手,武功甚是不弱,不意這管簫吹將起來卻也這么好聽。他在古墓之中,有時小龍女撫琴,他便伴在一旁,聽她述說曲意,也算得粗解音律。這時辨出簫中吹的是“無射商”調子,卻是一曲“淇奧”,這首琴曲溫雅平和,楊過聽過幾遍,也并不喜愛。但聽她吹的翻來覆去總是頭上五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始終是這五句的變化,卻頗具纏綿之意。楊過知道這五句也出自“詩經”,是贊美一個男子像切蹉過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過的美玉那么和潤。楊過聽了良久,不禁低聲吟和:“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只吟得兩句,突然簫聲斷絕。楊過一怔,暗悔唐突:“她吹簫是自舒其意,我出聲低吟,顯得明白了她的心思,那可太也無禮了。” 《古艷歌》 漢-無名氏 昔載楊柳,依依漢南。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卑賤鄙陋,不如貴人。 妾日已遠,彼日已親。 何所告訴,仰呼蒼天。 悲哉竇生。 衣不厭新,人不厭故。 悲不可忍,怨不自去。 彼獨何人,而居是處。 這首詩的前兩句即以動物起興,興中兼含比喻。寫棄婦被迫出走,猶如孤苦的白兔,往東去卻又往西顧,雖走而仍戀故人。后兩句是規勸故人應當念舊。   《神雕俠侶》俠之大者(第二十回):楊過心想留在這徒然多費唇舌,手指在劍刃上一彈,和著劍刃振起的嗡嗡之聲,朗聲吟道:“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挽起一個劍花,攜著小龍女的手轉身便走。綠萼聽著“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那兩句話,更是傷心欲絕,取過更換下來的楊過那件破衫,雙手捧著走到他面前,悄然道:“楊大哥,衣服也還是舊的好。”楊過道:“謝謝你。”伸手接過。 《詠史詩》 西晉-左思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游。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這首詩的前半首寫京城洛陽皇宮中的高大建筑和高門大院內的“藹藹王侯”。后半首寫詩人要摒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走向廣闊的大自然,隱居高蹈,滌除世俗的塵污。《神雕俠侶》神雕重劍(第二十六回):楊過在劍冢之旁仰天長嘯,片刻間四下□回音不絕,想起黃藥師曾說過“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之樂,此際亦復有此豪情勝慨。他滿心雖想瞧瞧冢中利器到底是何等模樣,但總是不敢冒犯前輩,于是抱膝而坐,迎風呼吸,只覺胸腹間清氣充塞,竟似欲乘風飛去。 《無題詩》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神雕俠侶》洞房花燭(第二十八回):楊過怔怔的望著她臉,心中思潮起伏,過了一會,一枝蠟燭爆了一點火花,點到盡頭,竟自熄了。他忽然想起在桃花島小齋中見到的一副對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是兩句唐詩,黃藥師思念亡妻,寫了掛在她平時刺繡讀書之處。楊過當時看了漫不在意,此刻身歷是境,見余下那枝蠟燭垂下一條條燭淚,細細咀嚼此中情味,當真心為之碎。突然眼前一黑,那枝蠟燭也自熄滅,心想:「這兩枝蠟燭便象是我和龍兒,一枝點到了盡頭,另一枝跟著也就滅了。」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神雕俠侶》生死茫茫(第三十八回):這一日子艷陽和暖,南風薰人,樹頭早花新著,春意漸濃。程英指著一株桃花,對黃蓉道:“師姊,北國春遲,這里桃花甫開,桃花島上的那些桃樹卻已結實了罷!”她一面說,一面折了一枝桃花,拿著把玩,低吟道:“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黃蓉見她嬌臉凝脂,眉黛鬢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兒顏色,想像她這些年來香閨寂寞,自是相思難遣,不禁暗暗為她難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上闕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下闕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寫虛。上闕記實,下闕記夢,虛實結合,襯托出對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詞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全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凄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神雕俠侶》生死茫茫(第三十八回):剎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這是蘇東坡悼亡之詞。楊過一生潛心武學,讀書不多,數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爾見到題著這首詞,但覺情深意真,隨口念了幾遍,這時憶及,已不記得是誰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接著又想到這詞的下半闋,那是作者一晚 夢到亡妻的情境:「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想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不由得心中大慟:「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連夢也做不到一個!」 《贈鄰女》 唐-魚玄機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此詩以無價寶比有情郎,闡述了女子對愛情的重視和追求;以易求反襯難得,訴說了愛情追求的艱難與痛苦。詩人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經驗得出痛苦的結論,喊出被侮辱被損害婦女的苦悶心聲,這是對封建社會中婦女普遍遭受婚姻不幸的高度概括。全詩格調哀婉,含蘊深刻。 《神雕俠侶》華山之巔(第四十回):小龍女道:「你有甚幺話要跟我說?」李莫愁本意要羞辱她一番,說她勾引男子,敗壞師門,想激得她于慚怒交迸之際無意中透露出墓的機關,但此時已無言可說,沉吟片刻,又有了主意,說道:「師妹,我是來向你賠不是啦。」小龍女大出意外,她素知這位師姊心高氣傲,決不肯向人低頭,這句話不知是何用意,淡淡的道:「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各行其是,那也不用賠甚幺不是。」李莫愁道:「師妹,你聽我說,我們做女子的,一生最有福氣之事,是有個真心的郎君。古人有言道: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做姊姊的命苦,不用說了。這少年待你這幺好,你其實甚幺都不欠缺的了。」小龍女微微一笑,道:「我是很開心啊。他永遠會對我好的,我知道。」 《秋風詞》 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此詩是典型的悲秋之作,寫在一個深秋的月夜,詩人望著高懸天空的明月,看著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不禁黯然神傷,曾經的點點滴滴在腦子里回放著。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讓詩人后悔當初的相識。詩中,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使全詩顯得凄婉動人。 《神雕俠侶》華山之巔(第四十回):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