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三禮是指哪三禮?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158
儒家的著作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有“三禮”,它是我國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典范,而三禮主要表達的是禮節教育、禮儀教育以及禮貌教育,而三禮之道也沿襲至今,教育世人尊師重道,待人有禮。 儒家經典三禮: 《周禮》——記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書 《儀禮》——保存中國古代禮儀最完備的書(據說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禮儀方面的事情) 《禮記》——闡明禮的作用和意義的書 《周禮》、《儀禮》和《禮記》,統稱三禮,是古代社會禮儀制度和禮儀理論的總匯。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 作為典章制度,它是奴隸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宗法與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 作為道德規范,它是奴隸主貴族及封建地主階級一切行為的準則。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周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 作為觀念形態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分不開的。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隸社會的禮已逐漸廢除。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范,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封建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