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十句話,看看儒家僅次于孔孟的人說了什么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048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 譯文:老天不會因為人仍討厭寒冷而將冬天終止;大地也不會因為人們討厭它太遠而將廢棄了它的廣大無邊;君子不因為一些卑劣之人的無理喧嚷和無謂的干擾就停止自己的行動,放棄個人的偉大志向。 “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譯文:一個好的農民,并不因為遇到水、旱等自然災害,就不去耕種土地;一個好的商人,并不因為一時的虧損,就不再搞經營;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并不因為貧窮,就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棄自己的理想追求。 “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 譯文:即使有些事情干起來很辛勞、很勞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發自于內心,也要堅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沒有什么利益可圖,但只要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也要千方百計把它干好。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 譯文:意志堅定,志向遠大,就會傲視富貴,對名利不屑一顧,遵循為人的準則,以道義為重,就會藐視那些王公貴人,對權勢看得很輕。 注重思想修養,經常不斷地省察自己的內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厚者,禮之積也;大者,禮之廣也;高者,禮之隆也;明者,禮之盡也。” 譯文:一個人能具備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積月累,堅持不斷地按照禮的原則行事;一個人能具備豁達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禮的原則,處處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一個人能具備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禮的原則發揚光大;一個人能具備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實把禮的原則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譯文: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別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舉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誠實篤信,但不要求別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別人表白;自己能夠成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別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機鉆營。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非十二子》) 譯文:士君子以自己的修養不好為恥,不以被別人誣蔑為恥;以自己不守信用為恥,不以被別人不信任為恥;以自己缺德少才為恥,不以不被人重用為恥。品德高尚的人不被虛榮所引誘,不被誹謗所嚇倒,不被外物所動搖,而是遵循正道,嚴于律己,這才叫名副其實的君子。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適也。身不肖而誣賢,是猶傴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頂者愈眾。” 譯文:能力本來就達不到卻非要干驚天動地的大事,就好象力氣小非要挑重擔一樣,除了傷筋斷骨,又能有什么結果呢?對自己的品行和為人也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本來自己的品德惡劣卻一味吹噓自己是賢人,就好象是個駝背的人硬充高個子,別人看到后,只能指著他的腦袋譏笑他。 “求之而后得,為之而后成,積之而后高,盡之而后圣。”(《儒效》) 譯文:人要不斷地求索才能有所收獲,不斷地實踐才能有所成就,不斷地積累才能有所提高,能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才會成為圣人。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譯文:路程雖近,不走是到不了的;事情雖小,不做是不能完成的。高尚的道德必須去追求,道德境界是在不斷修養中才能走向崇高的。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