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之莊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011
莊子一生潔身自愛,始終過著清貧的隱居生活,他繼承了并發揚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是驚世的哲學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家。 莊子的思想歸屬于道家,但其思想的廣闊和深邃足以是人嘆服。自然,是道家思想重要的元素之一,現代人可以從眾多的流傳故事中體會到莊子強力主張遵循自然的程度,相傳,莊子的妻子過世時,他鼓盆而歌,前來看望他的朋友不知其意,擋問他為何如此時,莊子則認為:生死是不可回避的自然規律,既然無法抗拒,為什么還要哭呢?他把生死看作有如春夏秋冬的轉換,純屬自然,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甚至認為死是擺脫了世俗煩惱而“反其真”。莊子倡導的,是一種“自然”的狀態,一切都要自然才是最好的。 莊子的最高人格追求是“真人”,即反對人為破壞自然本真的狀態。莊子留給世人的印象,是一種灑脫、愉悅的感覺,是一種對萬事都“想得開”的平常心。這樣看來,莊子的思想對于現代人的啟示不可厚非地有益。當你被貶斥或自省時,嘗試著穿穿道家外衣,特別是莊周的哲學,對于身處逆境、遭受暫時挫折的人調適心態,極有幫助。他的那種漫畫人生、得意自在、不為物質所縛、不為誘惑所迷的心境,會讓壓抑、沉悶以久的人們,有一種呼吸初春野外泥土清新的舒暢,有一種遠眺海天一色的開闊。莊子怎么也想不到,他的思想對浮躁的現代社會是如何更要。莊子選擇終身隱居,不就是對自然尊崇的一種表現嗎?作為沒落階級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現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達到“真人”境界。要成為“真人”,就要能夠“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毀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游的境界。現代社會更需要莊子那種由效法自然而產生的恬淡自由的心境和生活。 作為文學大家,莊子已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自成一家的文學的創作和其深厚的哲學思想實一體的,深邃的思想通過文學作品來表達出來,顯得容易令人領悟和深思。《逍遙游》、《秋水》等作品在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莊子的哲學道理。汪洋恣肆的寫作特色,浪漫自由的創作風格,寓言的巧妙運用,莊子的文章,尤其是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獨居一方。莊子的一生是逍遙的一生,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生。他超越了物性的拘囿,逍遙自得,悠游自適。“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因為“無”,莊子便能逍遙游,因為沒有自己,沒有功利,沒有美名,莊子的生活變得簡單,莊子的心也便自由了。他可以出天入地,剎那間穿越九萬里的高空,剎那間游于北海,剎那間游于南溟,這樣的人生游歷注定是奇幻的,更是無礙無累無患的。心靈一旦超脫,精神就會獨立于天地間,這種逍遙以游于天地間的真諦就是莊子所謂“游心”。這也就是莊子所追求的逍遙以游心的人生境界。 莊子在至道的虛空間走向了精神的自由,獲得了內心的快樂,從而一種大境人生便以光的精神輻射了莊子的世界。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