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為名門閨秀,卻癡迷打馬游戲,偏偏又能屢戰屢勝。她情路坎坷,卻意志堅強,面對不幸二婚,敢將丈夫一紙訴狀告上公堂。她是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酒仙。11首醉酒詞,有的淺嘗,有的濃醉,有的興起而為,有的含怨而作。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也曾天真無邪,與二三好友結伴出游,飲酒助興,可謂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首《如夢令》轟動京師,一代女詞人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李清照這個名字注定要名留青史。二度揚名,則是因為她酬和了張耒的《讀中興頌碑》,并回懟了女子禍國的論調。這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表達出的關注和憂慮,無法不令世人刮目相看。
十八歲那年,李清照身邊多了一個陪她喝酒的人,那就是她的丈夫趙明誠。這對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夫婦,時常把酒言歡,“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正是他們當時飲酒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對恩愛有加的夫妻,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婚姻,一朵朵傲雪寒梅,一首首飲酒詩詞。她也曾幻想,所有關于常相伴的愿望都可以實現,奈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不息的宦海風云,攪亂了李清照的杯中清酒,父親被貶,她也被牽連,不得不與丈夫趙明誠分離,回到原籍。兩年后,這對久別的夫妻終于得以相聚,即使生活境況大不如前,但至少是穩定的,青州一住便是十年,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日子,別有幸福情趣。只是,這杯中酒終是變了,它不再是生活的調味劑,而成了治愈她心靈的一味苦藥。
南渡之后,國破家亡的悲痛,零落輾轉的苦楚,從四面八方向李清照襲來。而一直陪伴著她的丈夫趙明誠,也在罷守江寧幾個月后,病逝了。李清照大病一場,她知道從此以后,她將獨自一人承擔這家國的不幸。于是她開始借酒麻醉自己,酒入愁腸,化作點點悲情淚。
正如李白所言,舉杯消愁愁更愁,但除了借酒消愁,李清照別無他法。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畫蕩然無存,她無法保全它們,無法保全逝去的愛情,也無法保全從前的自己。面對漂泊的凄苦,后夫的虐待,她做不到無動于衷,盡管她的心已千瘡百孔。曾經同她把酒言歡的人都不在了,而這酒的滋味,她再也捉摸不透。
人到晚年,李清照依舊難以戒掉酒,但此時的酒已經沒了滋味。她歷經滄桑,飽經憂患的哀愁,一杯寡淡的酒又如何能說得清?人生之重,這個步履蹣跚的老嫗無法承載,她的心累了。當年的美好歲月悠忽而過,而她走過的痕跡為文壇作了深沉的注腳。從青蔥少女,到白發老婦,從“繡面芙蓉一笑開”到“病里梳頭恨最長”,從“沉醉不知歸路”到“忘了除非醉”。驚才艷艷的千古才女,國破家亡的徹骨之痛,急轉直下的個人命運,一杯酒說不清,但沒有酒,又該如何去說。那濃睡未消殘酒的女子,那與不幸抗爭半生的女子,已沉睡在藕花深處,沉睡在我們每個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