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對了,人就對了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2552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管子·心術》心之在體,君之位也。 “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 心就是人體的主人、君主,人的心若遵循正道,則身體上下無不一片祥和;心若失其道,或者被欲望充塞,則感官也必然會失去作用。 佛家認為,世界是自我內心的變現。內心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臺灣心靈作家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樣的內心就會有什么樣的世界。 功利心太熾熱的人,看人只看他對自己是否有用,再好的風景放在他眼前,他也會視而不見,因為他心里只有名利,世界在他眼里只是一個名利場。 你以為你是自由的,自由地看、自由地聽,自由地想象,其實這些總是受制于你的心。你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的內心“選擇”看到的樣子。這種“選擇”往往都是不易察覺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里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樣: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后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潛規則,就會發現無數潛規則;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 所以,決定人的視野的,決定人能看到什么風景的,不是人的眼睛,而是人的內心。 心對了,才不會走錯路 王陽明認為:“人人自有定盤針”。人人都有良知良能。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不是因為他們的良知良能比尋常人多,而是因為他更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良知。 從這種觀點出發,王陽明認為世界上沒有壞人,而只有惡念、壞習氣、壞習慣。所以他說,善是本心,惡是習氣。 善是一種本質,而惡只是一種習氣和偏見。凡夫俗子,不是敗給了出身、運氣,而是被偏見、私欲蒙蔽了本心而不自知罷了。 王陽明認為,我們強加于外物的善惡、有用無用,造成了心與物的對立。我們總是以自己被私欲和偏見填充的內心來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惡之情。王陽明認為,這些都是蒙蔽我們,遮蔽我們認識自己本心和本性的的障礙。 這些私欲、偏見,最終會妨礙你認識這個世界,妨礙你做事情,把人“囚禁”在一種近乎佛教所說的“無明”的狀態。 心學,本質上就是消除這種“蒙蔽”的修行。使人如撥云見日般通透。心學,本質上是要作減法,拋棄那些生命中的負累,尋見自我的清靜本心。 只有清除了私欲,清除了妄念,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