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詩詞中的家國大義,感受古人的愛國情懷

作者:來源:網址:發布時間:1646309974


微信圖片_20220303202045.jpg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古已有之。


心念祖國,是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內心的意念。

 

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愛國情懷。

 

畫家用線條,作家用文字,而詩人則用一句句或婉轉或豪邁的詩句,傳達著自己的愛國情懷。

 

古往今來,有過:“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span>

 

有過:“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span>

 

有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


今天一起去尋找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家國情懷吧。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依舊是秦朝時的明月、漢朝時的邊關,戰爭從未停止,曾經趕赴戰場的戰士也不曾返回。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想起祖國邊境的戰士,面對惡劣的天氣和敵人的窺視,他們不曾退卻,讓五星紅旗始終屹立不倒。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用夜光杯承載葡萄酒,這是戰場上少有的休閑時刻,但正當飲用之時,前線卻傳來戰報,敵人要來了。


在一聲聲號角聲中,將軍放下酒杯,跨上戰馬,盡管軍情萬分緊急,將軍仍是灑脫一笑:沒準我是醉倒在沙場上的,而不是被敵人打死的。


用最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最險峻的處境,這份心性令人敬佩。

 

微信圖片_20220303202051.jpg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愛國詩人,想起曾經的靖康恥,心中的悲憤久久不能平復。


此時的岳飛已經過了壯年,但心中的雄心壯志并未衰減,仍想再度走上沙場,用敵人的肉飽腹,用敵人的鮮血止渴。


在中國戰爭史上,有無數個“岳飛”,前仆后繼、浴血奮戰,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曾經詩人以為當人死后,外界的一切都會與自己無關,可等自己時日不多,才明白仍會因為祖國尚未統一而感到心痛。


陸游一生都在期盼大宋的軍隊可以收復中原,即使在臨死之前,他依然盼望著能收復故土。


赤子之心,永生不滅。


愛國已經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深的印記,不管身在何方,不管處在何地,祖國永遠都是我們內心的牽掛。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辛棄疾不僅是詩人,更是一位將軍,他曾手握彎刀與敵人血戰沙場,也曾騎快馬,拉硬弓,馳騁疆場。


起義失敗后,辛棄疾接連遭到打擊,頭發也漸漸花白,但唯一不變的,是那份報效國家的決心。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面對敵人的勸降,文天祥始終不為所動,用這首詩來代表自己的心情:國在人在,國破人亡。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


這首詩不僅是文天祥的寫照,更是戰爭時期,我國無數英勇烈士的寫照,正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侵犯,這才有了現如今的和平。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出征的戰士應當唱著軍歌勝利歸來,哪怕在戰場上為國捐軀,又何須裹尸而歸。

 

從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侵略者的蔑視,對國家的熱愛。

 

哪怕明知會戰死沙場,哪怕明知無法魂歸故里,但依舊不曾后退一步,令人心生敬佩。


微信圖片_20220303202054.jpg


讀古人愛國詩詞,心中的情感愈發沉重。

 

英雄逝去,留下的絕不僅僅是被人稱贊的事跡,還有他們的精神。

 

現世安穩,是有人曾替我們負重前行;和平生活,是有人在為我們誓死捍衛。


先輩永垂不朽,吾輩定當自強!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