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宋之問《度大庾嶺》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633680
《度大庾嶺》是唐代詩人宋之問被貶大庾嶺時所作的一首詩。此詩表達了作者對被貶邊遠之地的不滿情緒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全詩音韻諧婉,屬對精密,詞藻華美,尤其突出的是詩人巧妙地將寫景與抒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既表現出景致優美,又表現出詩人對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滿信心。 ??? 度大庾嶺 ??? 宋之問 ???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 注釋: ??? ⑴嶺:指大庾嶺,五嶺之一,在今江西大余縣和廣東南雄縣交界處,因嶺上多梅花,也稱梅嶺。辭國:離開京城。國:國都,指長安。 ??? ⑵軺(yáo姚):只用一馬駕轅的輕便馬車。 ??? ⑶翥(zhù著):鳥向上飛舉。 ??? ⑷北枝花:大庾嶺北的梅花。《白氏六帖·梅部》稱:“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 ??? ⑸霽:雨(或雪)止天晴。 ??? ⑹長沙:用西漢賈誼故事。誼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為公卿。因老臣讒害,誼被授長沙王太傅(漢代長沙國,今湖南長沙市一帶)。《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謂:賈誼“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詩意本此。 ??? 翻譯: ??? 我離開京城剛剛度過大庾嶺,便停下車子,再次回首遙望我的家鄉。 ??? 我的魂魄追隨著從南方向北奮飛的鳥兒,望著那向北而開的花枝,眼淚為之流不止。 ??? 山間連綿陰雨剛剛有了一點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趨勢。 ??? 只要有重回長安的機會,我是不敢像賈誼那樣因為被貶而感到遺憾的。 ??? 創作背景: ??? 宋之問因媚附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而獲罪,唐中宗復位后,于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春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這首《度大庾嶺》詩是他前往貶所途經大庾嶺時所作。在武則天時期,宋之問頗得寵幸,此時卻成了謫罪之人,發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 賞析: ??? 此詩真實生動地敘述了作者過大庾嶺的情景,情感凄楚悲涼,真摯感人。 ??? 起句“度嶺方辭國”,扣題直敘,說明詩人已經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之巔,將要走出中原,辭別故國了,一個“方”字把“度嶺”“辭國”聯系在一起,頓然使人產生一種搖曳心旌的感覺,使文勢陡率而高遠。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長途跋涉的驛車,在中原與“夷國”的邊界駐足遠望家鄉的方向,至此,一個失魂落魄的遭貶謫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了。這“一望”的“一”字,也甚為傳神,傳達出詩人去國懷鄉的深沉感情。 ??? 頷聯“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中的“望”字而來,詩人遙望鄉關,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詩人眼中的鳥兒是“南翥”,花兒是“北枝”,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緒都隨著那向南飛翔的故鄉之鳥而去了,那嶺北綻放的梅花卻多情地向他頻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傷。這聯詩寫得情景交融,將詩人魂斷庾嶺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 頸聯“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是描繪江中云影即將變作彩霞的霎那間。詩人描寫景色的漸變,襯托自己心情的變化的美麗景色。“初含”、“欲變”等字眼,賦予云雨以靈性。寫云,不直接表現天空的云,而是描繪江中的倒影。可見山雨是濛濛細雨。這樣寫可以一箭雙雕,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詩人在《早發大庾嶺》詩里寫道:“晨躋大庾險,驛鞍馳復息。霧露晝未開,浩途不可測。兄弟遠淪居,妻子成異域。羽翮傷已毀,童幼憐未識。躊躇戀北顧,亭午晞霽色。春暖陰梅花,瘴回陽鳥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嶺》是《早發大庾嶺》的續篇。這首詩中寫的“山雨初含霽”,大約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變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 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于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對現實考慮自己的出路。在《早發大庾嶺》里有這樣的詩句:“適蠻悲疾首,懷恐淚沾臆。感謝鹓鷺朝,勤修魑魅職。生還倘非遠,誓以報恩德。”可見他希望勤奮修職,爭取早日赦歸。由于天氣的好轉,詩人心情也逐漸開朗,由天氣的變化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充滿了希望。于是不禁發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遷不敢有所怨恨。這是用了西漢賈誼遭權臣們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的典故,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賈誼到長沙后不適應濕熱的氣候“自以為壽不得長”而心生“恨”意。尾聯以直抒胸臆而作結,但上句的“歸有日”又與首聯的“辭國”、“望家”遙相呼應。 ??? 詩起勢不凡,有如醍醐灌頂,在讀者心上激起沖擊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腸一曲,幾經曲折,最后以綿綿無盡的情意作結,給人以余味無窮之感。 ??? 這首詩感情真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章法嚴謹,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表現出一種自然而又流動的整齊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堪稱“示后進以準”的佳作。 ??? 作者簡介: ???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 ??? 宋之問并無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于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于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武則天時,以文才為宮廷侍臣,頗受恩寵;后因結交張易之獲罪,貶瀧州參軍。中宗景龍中(708年)轉考功員外郎,與杜審言、薛稷等同為修文館學士。又以受賄罪貶越州長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欽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賜死。有《宋之問集》。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