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盧綸《晚次鄂州》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633584
《晚次鄂州》是唐代詩人盧綸的作品。此詩只截取飄泊生活中的片斷,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頷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頸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尾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詩中流露厭戰,傷老,思歸之情。全詩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熾熱,反復詠育,舒暢自若,韻味無窮。 ??? 晚次鄂州 ??? 盧綸 ???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 【詞語解釋】 ??? ⑴晚次:指晚上到達。鄂州:唐時屬江南道,在今湖北省武昌。 ??? ⑵漢陽城:今湖北漢陽,在漢水北岸,鄂州之西。 ???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 ⑷估客:商人。 ??? ⑸舟人:船夫。夜語:晚上說話。舟人夜語覺潮生:因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眾聲雜作。 ??? ⑹三湘:湘江的三條支流漓湘、瀟湘、蒸湘的總稱。在今湖南境內。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這里泛指漢陽、鄂州一帶。衰鬢逢秋色:是說衰鬢承受著秋色。這里的鬢發已衰白,故也與秋意相應。一作“愁鬢”。 ??? ⑺更堪:更難堪,猶豈能再聽。征戰:指安史之亂。江:指長江。鼓鼙(pí):軍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戰事。 ??? 【翻譯】 ??? 濃云散開,遠遠地可以看見漢陽城,但是行船漂流還要一天的路程。商人知道白天浪靜安然入睡,船夫在夜間說話感到潮水漲了上來。三湘時值寒秋,兩鬢生出了白發,離家萬里望見明月思歸的心更深切。家產已經隨著戰亂毀壞殆盡,哪能忍受再聽見江上的鼓角聲。 ??? 【創作背景】 ??? 《全唐詩》于此篇題下注“至德中作”,時當在唐朝安史之亂的前期。由于戰亂,詩人被迫浪跡異鄉,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陽,南行軍中,路過三湘,次于鄂州,而寫了這首詩。 ??? 【賞析一】 ??? 一首好詩,貴在有真情實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實感,不致淺浮空洞。大凡詩人流離顛沛,死別生離,或躬逢其事,身臨其境。倘寄之吟詠,最易動人。所以嚴羽認為:"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盧綸《晚次鄂州》,寫兵難中背井離鄉、顛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 首聯扣題寫"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跡。""云開遠見漢陽城".說明行進方向。鄂州離漢陽甚遠,故下旬說"猶是孤帆一日程".這樣遠的距離,當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詩人思鄉心切,日望歸程,天際云開,引領而望,仿佛已見到漢陽城,真恨不得馬上能夠趕到。可惜天色已晚,須待明日,而屈指計算,竟還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個"猶"字,道出詩人的迫促心情,一個"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緒。 ??? 次聯寫舟中情景。實際上是回顧旅途中百無聊賴的生活。"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白天風平浪靜,單調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間江潮看漲,船家絮語,更覺長夜難明。估客晝眠,獨尋美夢,舟人夜語,自得其樂。這更加襯托出詩人晝夜難眠的焦躁心情。 ??? 第三聯抒發身世飄零之感和徹骨的思鄉之情。飄零于江湘之間,國難家愁,已染成我兩鬢星霜,剛巧又正值這肅殺的秋天,這一懷愁緒怎生了結!離家萬里,欲歸不能,這一片鄉情,只能托與夭上的明月。句中一個"逢"字,將白發與秋色融入一爐,愁緒倍增;一個"對"字,把有心與無情結為一體,興寄無窮。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著一個"愁"字。詩人構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幾乎不露形跡。 ??? 末聯直陳詩人的感慨。"舊業"指家中原有用以維持生計的產業。它已隨著戰亂而化為烏有。"鼓鼙"借指戰亂。戰爭已使人傾家蕩產,江海飄零,更哪堪江上再傳來戰鼓的聲音?句中"更堪"意謂"更哪堪",因受詩句的限制,省作"更堪".這一句言外之意是:雖然戰爭已令我一無所有,但戰火未熄,在逃難的途中,難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災。倘若真的碰上,那簡直無法忍受了。 ??? 本詩極力渲染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由于作者是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表現的,所以有真情、有實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第二聯的描繪入微,第三聯的造語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嘆。 ??? 【賞析二】 ??? 本詩作于安史之亂的前期。詩人長期在外飄零,心中苦悶,面對當時的戰亂社會,詩人心中充滿了愁情與鄉思,更加渴望安定的生活。全詩意義深刻,轉承自然從容,淡雅含蓄,純樸熱烈,饒有情味 ??? 這是一首即景抒懷的詩。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濃云散開,江天晴明,舉目遠眺,漢陽城依稀可見,因為“遠”,還不可及,船行尚須一天。這樣,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詩人由江西溯長江而上,必須經過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直抵湖南。漢陽城在漢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點題,述說心情的喜悅,次句突轉,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筆騰挪跌宕,使平淡的語句體現微妙的思致。詩人在戰亂中風波漂泊,對行旅生涯早已厭倦,巴不得早些得個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開霧散,見到漢陽城時,怎能不喜。“猶是”兩字,突顯詩人感情的驟落。這二句,看似平常敘事,卻仿佛使人聽到詩人在撥動著哀婉纏綿的琴弦,傾訴著孤凄苦悶的心曲,透紙貫耳,情韻不匱。 ??? 次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詩人簡筆勾勒船艙中所見所聞:同船的商賈白天水窗倚枕,不覺酣然入夢,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揚帆,風平浪靜;夜深人靜,忽聞船夫相喚,雜著加纜扣舷之聲,不問而知夜半漲起江潮來了。詩人寫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筆墨中卻透露出他晝夜不寧的紛亂思緒。所以盡管這些看慣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給他平增枯澀乏味的生活感受。 ??? 三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詩人情來筆至,借景抒懷:時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涼的季節,無限的惆悵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內,即詩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詩人的家鄉則在萬里之遙的蒲州(今山西永濟)。秋風起,落葉紛下,秋霜落,青楓凋,詩人無賞異地的秋色之心,卻有思久別的故鄉之念。一個“逢”字,將詩人的萬端愁情與秋色的萬般凄涼聯系起來,移愁情于秋色,妙合無垠。“萬里歸心對月明”,其中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有迢迢萬里不見家鄉的悲悲戚戚,亦有音書久滯縈懷妻兒的凄凄苦苦,真可謂愁腸百結,煞是動人肺腑。 ??? 末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寫詩人有家不可歸,只得在異域他鄉顛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憂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園家計,事業功名,都隨著不停息的戰亂喪失殆盡,而烽火硝煙未滅,江上仍然傳來干戈鳴響,戰鼓聲聲。詩人雖然遠離了淪為戰場的家鄉,可是他所到之處又無不是戰云密布,這就難怪他愁上加愁了。詩的最后兩句,把思鄉之情與憂國愁緒結合起來,使此詩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 這首詩,詩人只不過截取了飄泊生涯中的一個片斷,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寫得連環承轉,意脈相連,而且迂徐從容,曲盡情致。在構思上,不用典故來支撐詩架;在語言上,不用艷藻來求其綺麗;在抒情上,不用潑墨來露出筋骨。全詩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熾熱,讀來覺得舒暢自若,饒有韻味。 ??? 【作者簡介】 ???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盧綸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為權貴的推薦,才作了很短時期的官,可以說是得利于社交。盧綸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權貴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載、王縉外,任過實職的宰相還有常袞、李勉、齊映、陸贊、賈耽、裴均、令狐楚、渾(王咸)、馬燧、韋皋雖未任過宰相,但也是大權在握的人物。 ??? 盧綸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他在從軍生活中所寫的詩,如《塞下曲》等,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歷來為人傳誦。他年輕時因避亂寓居各地,對現實有所接觸,有些詩篇也反映了戰亂后人民生活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蕭條,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寫南行避安、史亂的旅途夜泊心情和體驗,真實生動,感慨深長。七言歌行《臘日觀咸寧王部曲擒虎歌》描繪壯士與猛虎搏斗,寫得驚心動魄,虎虎有生氣。清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說:"大歷諸子兼長七言古者,推盧綸、韓愈,比之摩詰(王維)、東川(李頎),可稱具體。" ??? 今存《盧戶部詩集》10卷,收入《唐詩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盧綸詩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詩》佚詩5首。《全唐詩》編錄其詩為5卷。事跡見《舊唐書·盧簡辭傳》和《新唐書·文藝傳》。 ??? 唐代大歷十大才子冠冕的盧綸,詩名遠播,但卻屢試不第,人生與仕途都極不順利,但他廣泛的交游使他成為一個活躍的社交家,并最終借此步入仕途。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