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為春時短,愁隨別夜長:唐彥謙《春殘》詩歌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632822
春殘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唐彥謙   景為春時短,愁隨別夜長。   暫棋寧號隱,輕醉不成鄉。   風雨曾通夕,莓苔有眾芳。   落花如便去,樓上即河梁。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春盡時的惋惜和不忍作別情感。傷春傷別本是唐詩的主題之一,以之寄寓一種人生的思緒,如對時光流逝的慨嘆,或對生命惆悵的一種排遣。所以這種詩中大都籠著感傷情調,這首詩也不例外。   詩的起句告訴我們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為"影",可解釋為"日影"、"光影".春天的日子短,也就是說春天很容易過去,美麗的春光很容易消逝,這自然而然很易引起人們一種惆悵的情懷。這一句寫景,那么下一句便是抒情了。作者說"愁隨別夜長",抒發了一種傷春與離別愁緒。上句"景短",下句"愁長",一景一情,相與對照,正好籠括了全詩的主題。我認為全詩的詩眼正在這一聯當中,即那個"愁"字,正是愁的情緒貫穿了全詩的字字句句。   頷聯的兩句都有典故。"暫棋寧號隱"用典出自《世說新語·巧藝》:"王中郎以圍棋坐隱。"王中郎把自己隱居在圍棋之中,而詩人卻不能,他說暫時下幾盤棋不能稱之為"坐隱",只是聊解愁緒罷了,而終究不能像隱士們那樣超脫,"輕醉不成鄉"是亦化用典故,《新唐書·王績傳》:"績著《醉鄉記》,以次劉伶《酒德頌》。"但詩人也不能像王績那樣完全沉入醉鄉之中,他說:輕微的酒醉不能說是進入了"醉鄉",正表現了他難以完全擺脫的不寧心緒。   頸聯是純粹的寫景,也正承首聯而來,具體地展示了春殘的狼藉景象。"風雨曾通夕,莓苔有眾芳",意即暮春的風雨曾通宵達旦,而春花不堪風雨的摧殘,凋零也就更快,全都散落在蒼綠的莓苔之上。因春短而生愁緒的詩人面對這狼藉殘紅,痛惜花飛花謝,以至于徹夜難眠,心情之凝重可想而知。這兩句也可稱為流水對,其景物的聯綴在于貫穿其中的內在邏輯,即下聯的"莓苔有眾芳"是因為上聯的"風雨曾通夕".   尾聯用擬人手法,是寫詩人送春歸去的情景。"落花如便去,樓上即河梁",意思是花落了春天也將隨之而去,那么這樓上就是送春歸去的地方。末句也是用典,從蘇武詩的"攜手上河梁"一句變化而來。蘇武在河梁送別友人,詩人在樓上送別春光,其地不同,而那種強烈的惜別之情卻是一樣真摯、深沉。所以,"愁"仍是詩人的主要情懷,"愁"字仍為全詩的主線。   我們可以來為此詩結構一幅意象畫:在暮春的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詩人坐在小樓燭影中,桌上擺著圍棋的殘局,杯里還有剩酒,以醉遣愁的詩人想象著風雨中眾芳零落的形狀,在心中默默揮手與春作別。   全詩感情細膩,體物深刻,用典頗多,風格正可用纖巧兩字概括,從中可看出詩人詩學溫李的痕跡,只不過他的文字比較樸素顯豁,而李商隱卻要隱晦深沉得多。由于李的才力高于唐,所以唐詩遠比不上李詩的韻味和文采。《蔡寬夫詩》批評唐彥謙詩"格力卑弱,僅與羅隱相先后",甚為得當。   《石林詩話》云:"楊大年、劉子儀喜唱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清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不以楊、劉為過也。"楊大年、劉子儀皆為"西昆"詩人,詩重李商隱,也喜唐彥謙的"用事精巧,對偶清切",而且黃庭堅也承認這一優點。這可以看出詩人在藝術形式上對近體詩的完善。這首五言律在對仗、用事及遣詞造句上確實極為認真。詩中前三聯皆為很工整的對句,可謂"對偶清切";詩中還有"棋隱"、"醉鄉"、"河梁"三處用典,而且不著痕跡,也可謂"用事精巧"了。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