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鄭谷《席上貽歌者》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wǎng)網(wǎng)址:www.cqcjqzygs.cn發(fā)布時間:1634632787
席上貽歌者   鄭谷   花月樓臺近九衢, 清歌一曲倒金壺。   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春風唱鷓鴣。   作者簡介:   鄭谷,唐代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啟(885-888)年間登進士第,官右拾遺,歷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風格清新通俗。   賞析:   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備樂,用歌唱或演奏來勸酒、助興。這首詩從題目看,當是詩人在一次宴席上贈給演唱者的。第一聯(lián)“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達的街道。從下面兩句看,這一都市當在北方,有人以為即指唐代京城長安。清歌,清脆悅耳的歌聲(亦可指沒有伴奏的獨唱)。倒,斟酒。金壺,精致名貴的酒器。這兩句詩,采用了由遠而近、由外及內(nèi)、步步引入的手法。請看:天空,一輪明月;地上,萬家燈火;街市上行人車馬來來往往。展現(xiàn)的是一幅繁華都會的景象。接著便是一座高樓的外景,明月的清輝照著高樓,照著它周圍盛開的鮮花。畫外音,是聲聲動人心弦的歌聲。再接下去就是:酒樓上,燈紅酒綠,年輕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舉杯、言笑……這兩句把時間、地點、環(huán)境、宴席、歌者、聽者,乃至歌助酒興的歡悅氣氛都表現(xiàn)出來了。寫得詞簡意豐,有虛有實,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   不過,更精彩的還在詩的第二聯(lián)。歌,愈聽愈動情;酒,愈飲愈有興。結(jié)果,歌聲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兩句不言酒而單寫歌。而且妙在詩人不是對歌者或歌聲進行描繪,也不是直接抒發(fā)對歌聲有怎樣的感受,而是說:“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鷓鴣,是指當時流行的《鷓鴣曲》。據(jù)說鷓鴣鷓鴣有“飛必南翥”的特性,其鳴聲象是“行不得也哥哥”。《鷓鴣曲》就“效鷓鴣之聲”的,曲調(diào)哀婉清怨。為這個曲子所寫的詞,也大多抒發(fā)相思別恨的。詩人為什么未聽《鷓鴣》情已怯了呢?這頗使人尋味。盡管詩人在開頭二句極力描繪了春風夜月、花前酒樓的京國之春,從后二句中自稱“江南客”,就可以見出詩人的思鄉(xiāng)之心,早已被歌聲撩動了。如果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鷓鴣曲》,那就難免“游子乍聞征袖濕”,終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詩人鄭重其事地向歌者請求莫唱《鷓鴣》了。這充分顯示了歌聲具有使人回腸蕩氣的魅力。詩人把此詩贈給歌者,實際上是意味著聽者(詩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現(xiàn)了詩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藝術獻上一顆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之情。當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為這“心聲”的知音。這就使歌者──聽者、聽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藝術效果。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lián)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lián),今天小編總結(jié)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