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王績《過酒家五首》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632682
《過酒家》 ??? 【年代】初唐 ??? 【作者】王績 ??? 【體裁】五言絕句 ??? 過酒家五首 ??? 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黃金銷未盡,只為酒家貧。 ???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 ??? 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后為誰空。 ??? 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 ??? 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 ??? 作者簡介: ??? 王績(585-644)唐代詩人。字無功,自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隋煬帝時,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六合縣丞,因嗜酒被劾而還鄉隱居。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侍中陳叔達聞其嗜酒,特準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后棄官歸隱東皋而終。工詩善文,作品多以田園、隱逸生活為題材,常以阮籍、陶潛自況。詩風樸素自然,洗盡六朝鉛華,為初唐詩壇帶來生氣,且對五律的成熟,有所貢獻。 ??? 賞析: ??? 王績嗜酒,聲稱求官是“良醞可戀”。有“斗酒學士”、“酒家南董”的雅稱。自撰《五斗先生傳》、《醉鄉記》以示其好,崇尚劉伶、阮籍、陶淵明風范。其人醉夢度一生,因酒被罷免,也因酒聞名。《過酒家》又作《題酒店壁》,共五首。 ??? 第一首感于京都無人引薦,只能一頭鉆進酒肆。“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黃金銷未盡,只為酒家貧。”唐代人喜歡飲酒,因此餐飲業特別發達,在洛陽、長安這樣的大都市里,高檔酒樓林立,酒筵極盡奢華。當時的大都市里,有許多胡人開的酒肆,那里不僅有胡酒,還有迷人的胡姬,賀朝在《贈酒店胡姬》就生動描寫了當時的情景:“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紅毾鋪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盤初鲙鯉,金鼎正烹羊。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在這繁華的都市消費,有多少金山銀山也會被揮霍凈盡,那街頭的浪子不知有多少曾是“銀鞍白馬度春風”,“笑入胡姬酒肆中”的五陵少年。 ??? 第二首承前交待迷酒原因:“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這些日子長飲不止,常酒醉不醒,但這與內在“性靈”追求是毫無關涉的。“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補充,說明不“養性靈”而“長昏飲”的原因,表面上似乎說自己昏醉不醒是隨波逐流,但實際意義卻正相反。“眼看”“何忍”見出其中的痛切與無奈。從人醉己也醉的酒語中,強意識迸發出“舉世沉濁,不可與莊語”的憤悶和不滿。從字面上反用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又前置“何忍”加強語氣的強度,折射出一種“高情勝氣,獨步當時”(辛元房《唐才子傳·王績》)的清醒感。王績身處隋末衰亂之際,在隋煬帝大業(605-618)年間,“不樂在朝”為秘書省正字,求為六合丞,目睹“豺狼塞衢路”的現實,即以俸錢,積于縣門,棄官還鄉,臨去嘆曰:“網羅在天,吾且安之!”這種“我為涸轍魚”的危懼,正是從在人盡醉世事昏亂國將敗之預感中產生的切膚之痛。因此不忍獨醒蘊含求醉的矛盾苦衷,是遁世語,亦是憤世語。該詩很符合一個“長昏飲”之人的口吻,脫口而出,不假思忖,看似胸襟全敞,而一片苦悶心思,借助五絕短句促調,更顯真切。既與濫行于隋末輕側浮艷的宮體詩不同,也與初唐風靡艷麗的六朝余習有別,質樸不群的風格迥異時流,“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翁方綱《石洲詩話》) ??? 第三首:“竹葉連糟翠,葡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后為誰空。”大意是:胡酒以色酒居多,那誘人的顏色能引起人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可以聯想到翠綠的竹葉,也可以想象它是舞女的綠羅輕衫;可以聯想到那甜美的葡萄,也可以想象它是舞女甜美的紅唇。這樣的美酒佳釀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分別后不知到哪里還能喝到,即使能喝到,一個人喝也沒有什么意思。 ??? 第四首:“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大意是:喝酒但求盡興,不要強迫別人。飲者隨意,能喝多少,喝多少;想喝多少,喝多少。喝醉了,躺在酒壚間就休息,或者把酒甕放倒,鉆進酒甕睡上一覺,在夢中繼續飲酒。 ??? 最后一首:“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大意是:人活著,就為了這張臉,朋友相聚,一定要請他一醉方休。然而,千萬不能忘記帶錢,不能賒帳,要帶足了銀子去喝酒。王績可以說是唐代第一酒徒。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