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632674
蘇溪亭 ??? 唐 戴叔倫 ???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 注釋: ??? ①汀: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 ②蘇溪:在浙江義烏附近。 ??? 句解: ???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 這兩句寫江南暮春時節的景色——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美好的春光卻快要完了;迷迷蒙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尚具寒意的春風吹拂著杏花,使之失去了晴日的艷麗,顯得凄楚可憐。燕子不歸,喻意游子未歸,閨中少婦,哀愁無盡。兩句詩全寫暮春之景,卻寓怨別之情,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韻入情,雋永醇厚。 ??? 賞析: ???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與《蘭溪棹歌》相近。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蘇溪在今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與浙江省東陽市不遠,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的。 ???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