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羅隱《感弄猴人賜朱紱》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wǎng)網(wǎng)址:www.cqcjqzygs.cn發(fā)布時間:1634632137
感弄猴人賜朱紱
??? 羅隱
??? 十二三年就試期, 五湖煙月奈相違。
??? 何如學(xué)取孫供奉, 一笑君王便著緋。
??? 賞析:
??? “弄猴人”是馴養(yǎng)猴子的雜技藝人。據(jù)《幕府燕閑錄》載,黃巢起義爆發(fā),唐昭宗逃難,隨駕的伎藝人只有一個耍猴的。這猴子馴養(yǎng)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隨朝站班。唐昭宗很高興,便賞賜耍猴的五品官職,身穿紅袍,就是“賜朱紱”,并給以稱號叫“孫供奉”。“孫”不是這個人的姓,而是“猢猻”的“猻”字諧音,意謂以馴猴供奉御用的官。羅隱這首詩,就是有感此事而作,故題曰《感弄猴人賜朱紱》。
??? 昭宗賞賜孫供奉官職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無聊,說明這個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極,亡國之禍臨頭,不急于求人才,謀國事,仍在賞猴戲,圖享樂。對羅隱來說,這件事卻是一種辛辣的諷刺。他寒窗十年,讀書赴考,十試不中,依舊布衣。與孫供奉的寵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寫這首詩,用自己和孫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鮮明對比,以自我諷嘲的方式發(fā)感慨,泄憤懣,揭露抨擊皇帝的昏庸荒誕。
??? 詩的前二句概括詩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經(jīng)歷,嘲笑自己執(zhí)迷不悟。他十多年來一直應(yīng)進(jìn)士舉,辛辛苦苦遠(yuǎn)離家鄉(xiāng),進(jìn)京趕考,但一次也沒有考中,一個官職也沒有得到。“五湖煙月”是指詩人的家鄉(xiāng)風(fēng)光,他是余杭(今屬浙江)人,所以舉“五湖”概稱。“奈相違”是說為了趕考,只得離開美麗的家鄉(xiāng)。反過來說,倘使不趕考,他就可在家鄉(xiāng)過安逸日子。所以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后二句便對唐昭宗賞賜孫供奉官位事發(fā)感慨,自嘲不如一個耍猴的,譏刺皇帝只要取樂的弄人,拋棄才人志士。“一笑君王便著緋”,既痛刺唐昭宗的癥結(jié),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藥,國亡無可挽回,有許多憂憤在言外。
??? 顯然,這是一首嘻笑怒罵的諷刺詩。詩人故意把辛酸當(dāng)笑料,將荒誕作正經(jīng),以放肆嘻笑進(jìn)行辛辣嘲罵。他雖然寫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義;雖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題思想是嚴(yán)肅的,詩人心情是郁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