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明川靜極望中,一時飛滅青山綠:李群玉《鸂鶒》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632075
鸂鶒
李群玉
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雙聲戛哀玉。
霞明川靜極望中,一時飛滅青山綠。
作者簡介:
李群玉(約813—約860)唐代詩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工書法,好吹笙。舉進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長安,因獻詩于唐宣宗,授弘文館校書郎。不久,辭官回鄉。其詩善寫羈旅之情。有《李群玉詩集》。
賞析:
這是一首吟詠鸂鶒的七言古詩。
鸂鶒,音“西翅”,也可讀成“欺翅”,是一種長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鳥,經常雌雄相隨,喜歡共宿,也愛同飛并游。它的好看的毛色給人以美感,它的成雙作對活動的習性,使人產生美好的聯想。
這詩兼有音樂與圖畫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輕清悠揚的樂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凈潔的圖畫。
“相呼”二字是前兩句之根。正是相呼之聲吸引了詩人的視聽,尋聲望去,見到水邊沙窩上正有一對鸂鶒在鳴叫。次句即從“相呼”二字中生發。日暮時分彼此呼叫,原來是要相約飛去。隨著呼叫聲,雙雙在水波上展開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動聽音響。“雙聲”同時帶出雙飛的形象。
三、四句所寫的視覺形象,即從“雙聲”過渡而來。發出玉磬般音響的這一對鳥兒飛過水面,便進入了廣闊的視野之中。這時云霞明麗,夕照中的水流顯得分外平靜,在水天光色中,雙飛的“錦衣”漸去漸遠,轉眼消失,再加注視,見到的是一片碧綠的青山。這兩句雖然純用畫筆,但也不防想象在畫外還響著那哀玉般的鳴叫聲,只是隨著展翅遠去,鳴聲也愈來愈輕。詩人以“哀玉”寫鸂鶒之聲,又以明霞、靜川作背景映襯鸂鶒之形,流露了詩人對鸂鶒的喜愛之情。鸂鶒在空中飛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然而詩人卻用“一時”來極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在“飛滅”之后,仍然目不轉晴,直到飛滅處顯現出了“青山綠”,這是一個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全詩著墨不多,卻能得其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