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為這位美女寫了首長詩,但她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
作者:歷史的荷爾蒙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1400
01
公元9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唐王朝似乎遭遇了冰凍。
日本人非常好學,曾對大唐推崇備至。
從公元630年開始,他們多次派出遣唐使。
使者們交了不少學費,進獻了不少寶貝,學會了很多技術。
慢慢地,他們覺得這個帝國已老朽,不值得學習。
公元838年,唐文宗李昂御宇期間,他們勉強派出了歷史上最后一批遣唐使(由藤原常嗣帶隊)。
經過安史之亂和軍閥們的輪番折騰,大唐已經毫無生氣。
它暮年的喘息和收縮,就連最遲鈍的人都能感受到。
……
這一年,除了最后一批遣唐使值得銘記,政治外交別無大事。
諸帝才庸,宦官專權,邊亂不斷,一個無比平庸的年代。
而文壇上,一位詩人悄悄醞釀著驚天名篇。
02
蕭瑟冬夜,寂寞洛陽。
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滿懷憂傷,輾轉返側,難以入眠。
既然如此,干脆鋪開麻紙,開始奮筆疾書。
那麻紙,縱28.2cm,橫16.2cm,手觸之,有些冰涼。
剛寫下“張好好”三個字,年輕人英俊的臉上,已經滿是淚水。
這個名字一度讓他熱血沸騰,是他的最愛。
現在他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紀念那段去而不返的歲月。
他時而停頓,時而走筆;時而輕嘆,時而抹淚。
擱筆之時,晨曦已現。
那首詩墨跡未干,文辭清秀無比,看起來是一氣呵成(無一筆一畫的修改)。
讀之,既有鮮艷畫面感,又能感受到作者噴薄飽滿的情緒。
他一定不知道,這幅情緒驅動之作,后來會永載史冊。
就如當年王羲之酒后狂書《蘭亭序》,也沒想到它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如今,《張好好詩》靜靜躺在故宮博物院,為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出的那種。
目前我還沒看到這幅驚艷之作,但相信有一天會看到。
特別期待。
在此,要感謝杜牧先生,感謝張好好女士,感謝捐出此畫的張伯駒先生,感謝故宮博物院。
更應該感謝的,是杜先生和張女士的人生邂逅。
《張好好詩》書法
03
杜牧,唐詩江湖最后一個傳奇,一生留詩514首。
其實在49年人生中,他寫過的詩,遠遠不止這些。
他晚年心情不好,經常喜歡火燒詩稿。那藍色火苗升騰而起,他竟然有一種解脫的快樂。
所以,他的詩作能留存后世的,不過十之二三。
照這個比例算,他的一生,應該創作了近2000首詩。
不得不說,特別遺憾,十分可惜。
前些天看汪曾祺后代的訪談,才知道汪大師將許多文章投給編輯,不管是否采用,往往不留底稿。
很多優秀篇章因此消失無蹤,智慧幽默的火花無處找尋。
在保存介質稀少的年代,這幾乎是每個作家的宿命。
……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杜牧的金句還是很倔強。時過1200年,還經常亮瞎你的眼。
下面這些句子,你一定會背。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
當然最有名、最能體現他個性氣質的,還是那句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很多人因此得出結論,杜牧應該高居“古代最愛逛青樓名詩人排行榜”榜首,不接受反駁。
他也許不是個專情的人,卻是個很深情的人。
上面那些金句就是依據。
在我看來,他的自我標榜,并不可信。
就像李白自稱“十步殺一人”,其實詩仙是在吹牛皮,李白雖孤傲,卻是個老好人,手上很干凈,沒有任何人的鮮血。
……
《張好好詩》,并不是杜牧最有名的作品,卻是他唯一留存于世的實物。
他對女性的憐愛,對世事無常的慨嘆,在詩中一覽無余。
女人是世界上最容易激發詩人靈感的生物,尤其是色藝雙絕的伎女。
特別強調一下,這樣的女子,在古代只賣藝不賣身。
張好好,就是這樣一個好女孩。
04
杜牧的27歲,正處于一生中最拉風最得瑟的時刻。
4年前,作為一個軍事和治亂愛好者,他寫下了著名刷屏文《阿房宮賦》,一句“楚人一炬,可惜焦土”,令天下讀者驚喜又流淚。
對很多人來說,這么牛叉的文字,在李白杜甫白居易死后,已經好多好多年沒見過了,他們第一時間記住了作者的名字。
1年前,杜牧又中了進士,雖然比不上老前輩王維高中狀元的榮光,但已足夠驕傲一輩子。
翻過年來,他進入仕途擔任授弘文館校書郎(說穿了就是個高級校對)。
當校對的時間很短,組織部門后來派他去當江西觀察使沈傳師的助理(觀察使負責查驗百官得失、體查民間疾苦)。
他就是在南昌認識張好好的。
杜牧一生,跟十三有緣。
他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后來他對《孫子兵法》的著名批注,總共十三篇。
碰到張好好的時候,姑娘也是年方十三。
現在看起來年紀很小,其實在唐朝已經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唐朝民政部門規定,男15女13可以步入洞房)。
你年輕,我未老,真真是極好的。
05
張好好,歌壇小美女一枚。
她是南昌本地人,生于公元816年,比杜牧小13歲。
不僅模樣清純,嗓子也很干凈清亮,異于常人。
有一句話是形容王菲的,同樣適合她。“聲帶被上帝舔過”。
她還非常會表演,一舉手一投足一顧盼,觀眾為之魂斷。
這幾乎是一種天賦,不用任何培訓和學習。
她的唱詞也很美,都是以下這種風格的: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觀眾聽得如癡如醉,因為他們平常接觸更多的,是下面這種民工歌曲:
左邊畫個蟲蟲,
右邊畫個龍龍,
不要對我兇兇,
我的心會痛痛。
每次演出結束,很多觀眾會惦記張好好,關心她,找她套瓷,要聯系方式。
杜牧就是這樣一個主動又熱心的人。
初見好好那次酒局,杜牧喝得云里霧里。
青澀嬌俏的那張臉,他一直看著,目不轉睛,大腦里翻騰的全是形容詞,還有荷爾蒙。
這一切,沈傳師看在眼里。
他很看好這個姓杜的年輕人,不僅因為他是名門之后、三朝宰相之孫,更因為他非凡的才氣。
每次張好好有表演,沈大人總會叫上杜牧一同觀賞,還給他放假,為他們創造一起相處的機會。
看起來,沈傳師有意撮合他們。
有這樣的領導,夫復何求?
“謝謝你,沈大人,”杜牧每次都深深鞠躬,滿臉感激。
06
可是,成也沈大人,敗也沈大人。
好的東西大家都想要。沈傳師的親弟弟沈述師看上了張好好。
他天天纏著哥哥,又哭又鬧,說這輩子非好好不娶(其實他當時已成婚,只想討一個妾)。
“對不起啊,阿杜,我弟弟……”沈傳師雙手一攤,一臉無奈。
“領導別說了,我明白,”因為內心痛苦,杜牧的嘴都有點變形。
再難說出第二句話。
他借工作調動,滿腹惆悵離開了南昌那個傷心地。
對好好姑娘,他無法祝福,只有滿滿的回憶和思念。
……
接下來,杜牧的官場生涯十分不順利。
國史館修撰,閑職;
各部員外郎,閑職;
刺史,雞肋般的公務員。
想當年,杜牧自豪于家世,躊躇滿志地寫道: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祖上曾為皇家編寫通典,多牛。
現在,他只能寫小詩,做小官,領微薪。
他的職業理想就這樣擱淺了。
轉眼9年過去。
一次,杜牧到洛陽東城閑逛,發現酒館里的賣酒女神似張好好。
“你是好好么,你怎么會在這兒?”他一臉錯愕。
“他跟我離了,”她說。
還沒開口細問她的遭遇,她反而連問他三個問題——
“您還是那么愛喝酒嗎?酒后還寫詩嗎?為什么您的頭發都變白了?”
杜牧無語,兀然站立。
既然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每一問,都是殘忍的一刀。
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我們都回不到過去了,”良久,他喃喃道。
兩人的眼眶都有些濕。
太討厭那天的洛陽,風沙怎么那么大?
他很想把這種感覺寫下來。
“我雖然錯過了你,”他想,“但我要讓你留在所有人的心里。”
深一腳淺一腳,似乎有些喪魂落魄,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家的。
他只知道,他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給好好寫詩。
尾聲:
杜牧的吐血之作《張好好詩》寫完后,從未與世人見面。
即使是張好好本人,至死也沒有見到這部作品。
杜牧這么做,我想,一定有他的理由。
這是他內心最珍貴隱秘的感情,就像日記,原本只是自己看的。
也許他該燒了它。
可是有好幾次,在火盆前,他舉起又放下,舍不得。
不管什么原因,這幅作品,連同它展現的驚嘆、喜愛、震驚、惋惜、痛苦,都永遠定格在歷史上。
是的。
“我為你寫了首長詩,但你一輩子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