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神女的祠廟依傍著十二峰,楚王的細腰宮依舊枕著碧綠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嵐環繞著昔日宮妃的寢樓,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萬千。
巫山從早到晚雨迷云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聲聲傳向孤舟,遠行的旅客自有許多憂愁。
注釋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詠巫山神女事。后用為詞牌。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韻。
古廟:指巫山腳下供奉神女的祠廟。
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勢高險象屏障的山峰。
行宮: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此處指楚細腰宮遺址。
枕(zhěn)碧流:意為行宮
這是一首詠史詞。該詞通過描寫古廟青嶂,行宮妝樓等景色,流露出詞人對自然永恒而人世無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當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樣,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而詠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記·曲名》已予著錄,足見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詞二首下,注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爾后漸變,去題遠矣。如此二詞,實唐人本來詞體如此。”這首歌辭緣題發揮,保留了早期詞的特色。
起拍“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古廟,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是一首詠史詞。該詞通過描寫古廟青嶂,行宮妝樓等景色,流露出詞人對自然永恒而人世無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當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樣,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而詠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記·曲名》已予著錄,足見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詞二首下,注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爾后漸變,去題遠矣。如此二詞,實唐人本來詞體如此。”這首歌辭緣題發揮,保留了早期詞的特色。
起拍“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古廟,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廟。陸游《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祝史(道觀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宮,猶離宮,帝王出京臨幸的宮室。這里指楚靈王所筑細腰宮遺址。《入蜀記》卷六:“早抵巫山縣,……游楚故離宮,俗謂之細腰宮。有一池,亦當時宮中燕游之地,今堙沒略盡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麗。”從舟中遠望過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巒,行宮以碧水為枕藉。古廟、行宮、山、水這些景點,一經詞人用“依”、“枕”二字加以連綴,便構成了一個整體結構。
接著,用“水聲山色鎖妝樓”句。把人們的視線吸引到了“妝樓”。妝樓,指細腰宮里宮妃的寢殿,位于山水環抱之中。以少總多。這里著一“鎖”字,給人以幽閉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生活在這個“不得見人的去處”的宮妃孤寂難耐的心境;復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下片寫舟中所感。開言緊承“往事思悠悠”寫到“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云雨”、“煙花”既以自然之景喻歲月無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夢,煙花之景與時俱逝。語意雙關,愁思縈繞。詞人聯想,無論是神女還是宮妃,朝去暮來,春秋交替,總會引起孤寂難耐之感。結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詞人抒寫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意境悠遠凄迷,情思低回留連。
全詞表現出歲月流逝,世事變幻和“行客自多愁”的個人身世之感,將吊古與傷今結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摯的感情、曲折蘊藉的筆調抒發出深沉的今昔興亡之感,完全擺脫了纏綿悱惻的“兒女之情”。▲
,參考資料:完善
1、 高鋒.花間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139頁 2、 陳長喜.中國歷代詞曲賞讀 (上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5-96頁 3、 高光復.唐五代詞:天地出版社,1997:210頁,賞析上片寫望中所見。“古廟”二句,寫古廟和行宮所處環境。“依”、“枕”都是擬人化的寫法,不僅寫位置形勢,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戀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個畫面富于靈感,處于動態之中。“水聲山色鎖妝樓”句中所寫“妝樓”,用一“鎖”字,烘托出一種幽深孤寂的氣氛。這里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綠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獨處山水,無人作陪,自然引發愁思。由此也引發詞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寫舟中所感。開言緊承“往事思悠悠”寫到“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云雨”、“煙花”既以自然之景喻歲月無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夢,煙花之景與時俱逝。語意雙關
展開閱讀全文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閑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