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一重山

李煜〔五代〕〔〕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遠天高,煙云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
菊花開了又落了,時令交替輪換。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可是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只有簾外的風月無思無憂。

注釋
《長相思》:調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多寫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雙紅豆》、《吳山青》、《山漸青》、《憶多嬌》、《長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調有幾種不同格體,俱為雙調,此詞為三十六字體。
重:量詞。層,道。
煙水:霧氣蒙蒙的水面。
楓葉:楓樹葉。楓,落葉喬木,春季開花,葉子掌狀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里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上片寫她望中所見之景。

  這三句描寫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圖,層次極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遠天高煙水寒”,是遠景。這一切都是跟著思婦眺望目光的由近及遠漸次展開的。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的名作《長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里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上片寫她望中所見之景。

  這三句描寫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圖,層次極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遠天高煙水寒”,是遠景。這一切都是跟著思婦眺望目光的由近及遠漸次展開的。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的名作《長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寫主人公越山過水,漸去漸遠,很可能是受了該詞的啟發。需注意的是,“煙水寒”的“寒”,并非僅僅用來形容“煙水”,而且還曲折傳出了思婦的心理感覺。正因為久望不見,更添哀傷,心頭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則目中所見,自然皆帶寒意了。

  上片結句說她“望盡天涯路”而無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經意地掃視周遭景物,瞥見不遠處有楓葉如火,灼人眼目。這使她猛然想起:時令又到了丹楓滿山的秋天,自己經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結啊?“相思”一詞的出現,使得詞旨豁然顯現。

  下片便順著“相思”折入,著重刻畫她的心理活動,寫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開,菊花殘”,用短促、相同的句式,點出時間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緊連著的“塞雁高飛人未還”,可視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觸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歸,那飄泊在外的游子為什么還見不到他的蹤影呢?用雁知“歸”來反襯人不知“還”,就更深一層地表現出了她的內心怨苦。怨恨盡可以怨恨,但它畢竟是產生于“相思”基礎上的,如今良人未還,說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風疾。這些想法涌上心頭,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為他擔憂起來了。

  “一簾風月閑”,刻畫出了思婦由于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致無意賞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別后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句句寫思婦“秋怨”,“秋怨”二字卻深藏不露。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態、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于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李煜詞的語言錘煉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單純明凈、簡潔準確的語言生動地再現物象,展示意境。這個特點在該詞里也有鮮明的體現,象“山遠天高煙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豐富,立體感強,境界闊遠,并且景中蘊情,耐人尋味。▲

,

參考資料:完善

1、 (南唐)李煜著,王曉楓解評 .《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 :第28-30頁 .
創作背景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里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

孫光憲〔五代〕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李煜〔五代〕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長相思·一重山

李煜〔五代〕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浣溪沙·半踏長裾宛約行

孫光憲〔五代〕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尹鶚〔五代〕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閑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