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

白樸〔元代〕〔〕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遠處一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互相夾雜,好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啊。

注釋
天凈沙:曲牌名。
秋:題目。
殘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
飛鴻:天空中的鴻雁。
飛鴻影下:雁影掠過。
白草: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
黃花:菊花。
紅葉:楓葉。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tài)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fā)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并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杰作。

  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雖短,卻以神來之筆捅繪出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前三句著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涼之景。黃昏時:如血的殘霞映照著一座孤零零的小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tài)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fā)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并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杰作。

  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雖短,卻以神來之筆捅繪出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前三句著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涼之景。黃昏時:如血的殘霞映照著一座孤零零的小村莊,夕陽淡淡的炊煙裊裊,幾只歸巢的寒鴉,靜靜的站立在老樹枝頭,忽然,一只哀鳴的孤鴻,在天邊晚霞影里遠遠的飛翔,而后兩句,作者卻將筆鋒一轉,寫到: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白草綿綿,紅葉片片,黃花朵朵,在暮色中,這些明麗的色彩,為這蕭殺的氣氛平添了許多生機活力。一掃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沈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白樸在寫秋景選詞語辭精煉。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于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xiàn)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后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于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的高明了。

  描繪秋景,歷來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一個題材,為表現(xiàn)它而不惜筆墨的詩人騷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勝舉,但許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樸卻能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在作品中,層次分明的描寫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雖然,在開始時,有些許的蕭瑟之意,然而后來以繽紛的色彩作結,終究是賞心悅目韻味無窮的。他用筆精深,作品風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可與被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媲美。這首小令不僅不俗,還很是典雅。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xiàn),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的寂靜。▲

,

參考資料:完善

1、 白樸 著 孫安邦 李亞娜 編 .天邊殘照水邊霞:白樸曲作精品類編: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139-141 2、 紀江紅.唐宋詩詞元曲(精編):北京電子音像出版社,2012:240
創(chuàng)作背景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tài)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fā)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并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杰作。
白樸

白樸(1226—1306以后)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一并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風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元代〕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fā)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小梁州·秋

貫云石〔元代〕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斜月,新雁兩三行。......

沁園春·再次韻

周權〔元代〕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噓巖腹,鼓舞風雷。落花香染桃鞋。快闊步青云志壯哉。便萬里孤騫,超人間世,一枝高折,作月中梯。筆蘸天河,手捫象緯,笑傲風云入壯......

芙蓉曲

薩都剌〔元代〕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