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市場經濟轉軌中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佛教在市場經濟轉軌中的機遇與挑戰--兼論當代中國宗教的若干理論問題 ??? 王雷泉 ??? 統計數字表明,傳播媒體時時使用的“宗教熱”一詞,是在文革中處于冰點以下的宗教,隨著改革開放,逐步升向常溫的社會現象。由于歷史的遺留問題和現實商品大潮的沖擊,表現為“熱中有冷”和“熱中有亂”的兩種困局。文章分析了鴉片論、特區論、適應論、文化論、相容論、制衡論這六種相互矛盾的理論框架,由于理論上的曖昧不清,使正統宗教徒不敢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信仰,使社會上有宗教需求的人對正統教團產生疑惑,從而促成地下宗教勢力和歪門邪道盛行。作者認為有四種因素使佛教面臨復興的機遇:一、政教分離已成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二、佛教在各教平等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三、經濟體制改革為佛教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四、具備獨立品格的佛教知識分子群體正在形成。文章指出:佛教必須回應世俗化的挑戰,調整在信仰、社會、文化三大層圈中的關系,使信仰素質、組織規模和文化品位三者保持均衡發展。知識分子對宗教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將有效地制約“宗教非宗教化”現象的蔓延,并直接改變“宗教非學術化”的局面。經理性提純的宗教,在走向現代化的中國有可能發揮更大的社會批判作用。化世俗而不為世俗所化,永遠是佛教面臨的現實課題。 ??? 一、“宗教熱”質疑 ??? 中國在轉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經濟秩序和價值規范正在重組之中,秩序與混亂并存,希望與失望同在。從宗教社會學角度看,愈是在轉型變革的時刻,思想文化的活躍性和影響力愈是空前和深遠。在失去精神重心和價值依托的時候,人們尤其需要超越的宗教精神的滋潤。當前,在傳播媒體中時時可見“宗教熱”這個語詞。對這個帶有文學色彩的語詞,人們往往會得出不同的判斷,甚至在實踐中作出截然不同的決策。 在進入本文主題之前,不妨先對此作一番料簡:看看所謂的“宗教熱”究竟是什么,應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 當代中國大陸的“宗教熱”,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隨著政府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人民群眾中原被壓抑的宗教活動逐步從地下轉入正常,宗教研究也從一片荒蕪中開展起來。除了各教自己的研究機構,社會上新成立了許多宗教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編譯出版了大量宗教典籍、宗教學論著和工具書,并創辦了專門的宗教學術刊物。一些大學和研究所培養了一批宗教學研究人才,宗教課程,尤其是佛教方面的課程,受到大學生的普遍歡迎。 佛教界與學術界的隔閡正在日益消除,雙方共同舉辦學術會議已是尋常之事。佛教界的主體意識趨向形成,九十年代以后,佛教刊物開始面向社會,并舉辦佛學征文比賽; 寺廟也破天荒地舉辦面向大專學生的禪學夏令營。 據筆者統計,在全國報刊論文集和宗教刊物上發表的宗教文章,1949至1957年為944篇,1958至1966年為826篇,1967至1976年為25篇,1977至1992年為16,125篇。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后,幾乎每年以加速度態勢發展。 ??? 上述大起大落的數字表明,這是在文革中處于冰點以下的宗教,隨著改革開放,逐步升向常溫的一個社會現象。若對照文革以及在文革前就滋生蔓延的左傾路線對宗教的限制乃至消滅,可說現在確實有點“熱”;若縱向對照中國歷史、橫向比觀世界上的宗教,應該說現在的宗教還沒有達到正常溫度。有人憂心忡忡所提到的“宗教熱”,實際上是與在社會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宗教問題”一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但是,在我看來,這里的問題,在所謂“宗教熱”中,由于歷史的遺留問題和現實商品大潮的沖擊,表現為“熱中有冷”和“熱中有亂”的兩種困局。 ??? 所謂“熱中有冷”,指佛教的主體性格不明,在一部分佛教徒中的確存在一種悲觀迷惘的情緒,不能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宗教品格,“在教不言教,實為當前佛教界的時代病”. 由于佛教的宗教地位不堅挺,導致宗教組織和宗教活動中的世俗化傾向。在輿論宣傳中,往往片面理解“人間佛教”的口號,強調佛教去適應世俗生活,而佛教批判現實、化世導俗的主旨卻有所忽略。 ??? 所謂“熱中有亂”,指外道邪說借宗教之名或乘宗教之虛得以泛濫。根據筆者的調查,社會上有很多人是通過氣功和文人所寫的所謂禪學書籍接觸佛學的, 一部分人就此成為正信的佛教徒,但也有一部分人受到誤導,流為“相似佛法”或“附法外道”.從宗教社會學角度看,前一陣子的氣功熱和“禪學熱”,實際上是正信佛教受到壓抑的產物。在佛教的宗教地位不堅挺的情況下,在“宗教是一種文化”的大旗下,佛教的部分內容通過氣功和文人禪之類形式表現出來。更有甚者,改革開放以來,土洋迷信借民俗、科學、文化之名得以冒頭。皇歷、“推背圖”、“骨相學”等競相出版;算命、面相、星相、解夢等打著科學研究的旗幟,甚至與電腦結合在一起;早就流變為民間習俗的原始信仰借搞活經濟之名重獲提倡,神漢、巫婆活動也有所抬頭;一些會道門也打著佛道教旗號進行活動。 ??? 當正信佛教不能擺脫以往受壓抑的陰影,不能確保自身的宗教品格和主體地位時,社會的宗教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引力就會吸納其他宗教,甚至在一度時期內導致外道會門的泛濫。 ?1/5 ???1?2?3?4?5?下一頁?尾頁
標簽:
猜你喜歡
有魅力的人,“三觀”比五官更重要

成年人的堅守,應該從觀點上升到人格,這三種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你的魅力至少有一半與此有關。一個有涵養的人,往往談吐干凈,

懂規矩,守規矩,才能贏得人生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

早起三不要,飯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

一個人如有好的生活習慣,便有好的生活質量。傳統中醫養生主張,養生要“因天之序”,把握節律。一天當中,早起,飯后,睡前,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