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中秋節奇趣風俗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中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除了人們熟知的把酒賞月、分食月餅等習俗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趣。   求月 廣東東莞地區未娶妻室的男子認為,中秋之夜是月老為少女做媒的時辰。他們三五成群等到三更時分在月下燒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牽紅線。   走月 江蘇蘇州一帶的婦女,在中秋節之夜,要相約夜游。晚上,她們走親訪友,賞月看花,你來我往,直至深夜方散。   照月 浙江一些地方,中秋流行“照月得子”。久婚不孕婦女,中秋晚上月行中天之際,獨自一人靜坐于庭院之中,沐浴月光,渴望月宮仙女灑下的甘露使她受孕。   鬧月 苗族的一種習俗。中秋之夜,人們在月下吹起蘆笙,唱歌跳舞。未婚青年互吐衷情,表白自己的心底如明月一般皎潔。   聽月 在東北一些地方流傳著“聽月”習俗。中秋之夜,皓月當空,全家人圍坐一起,靜聽玉兔搗藥、嫦娥起舞之聲,一直持續到天明。   跳月 云南阿昌族有跳月習俗。人們集中在開闊地方跳舞、對歌,青年人的對歌顯得分外動人。   唱月 山東一些地方中秋之晚,家家戶戶把制好的月餅放在麥秸編成的圓墊上,讓孩子端到街上唱:“唱月餅,賽月餅,來年更盼好年景!”孩子們一邊唱一邊互相品嘗、評比,形成生動的場面。   拜月 云南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等拜月,同時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敬意,男人祈求事業有成,女人希望貌似嫦娥。(馮忠方)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