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黨校講古典文學

作者:學習時報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也許有人感到很奇怪,中央黨校是馬列主義熔爐,主要是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理論,中央黨校和古典文學還有什么關系?其實,中央黨校已經走過了八十多年的歷程,它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都是相當重視的,講文化,講歷史,講中國的,講外國的,除了“文化大革命”那十年是空白之外,黨校的文化傳承一直在延續。董必武、成仿吾、劉少奇、楊獻珍、艾思奇、胡耀邦、王震、蔣南翔、高揚、習近平等歷屆黨校領導,在他們的許多講話中,都強調學習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們是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對古今中外文化遺產的熱愛和大力發揚,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家喻戶曉。   1961年9月,我從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調到中央黨校語文教研室工作,講的第一堂課是在大禮堂東教室輔導《莊子·秋水》,當時的教研室主任、著名作家何家槐很重視莊子,當然也很重視這堂課。他說,如果有什么難點,你可以去請教哲學教研室的孫定國。我是逐字逐句地先把原文講解一遍,然后再歸納幾個問題來闡釋。能把《莊子·秋水》講明白,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它表面是生動的寓言故事,實際上蘊藏著琢磨不透的深刻哲理。自己初來乍到,學識有限,自感力不勝任。之后,我把講稿整理出兩篇文章在《光明日報·哲學專刊》上發表。何家槐、孫定國對我的文章都說過一些夸獎的話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文史部每周一次在大禮堂講“文史講座”,給文化班、新疆班、培訓班、業余大學以及校外在職研究生班,都講過古典文學,我講的課有“先秦諸子散文”“先秦諸子寓言”“《史記·項羽本紀》”“魏晉南北朝詩歌”“唐詩選講”“唐宋八大家散文”“宋代詩詞、散文”“元曲”“古文選講”等。我的課一直延續到2006年。在校外講過“漢代詩賦”“唐代詩歌”“古文選講”等,主要單位有:空軍指揮學院、航天二院、水利部黨校、鐵道部黨校、北京市委直屬機關黨校等。古典文學反映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共存。我們研究傳統文化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它的豐富內涵包括:剛健奮進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樸素唯物論辯證法的民族智慧;勤勞儉樸實干力行的民族素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治國抱負;為民而死重于泰山的人生價值;民貴君輕天下為公的民本思想;敬老愛幼為人助樂的傳統美德;尊師重教器重人才的良好風尚;鍥而不舍上下求索的治學風范等等。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振奮人心鼓舞斗志,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可以激發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可以推動民族團結和民族進步,有利于反腐倡廉,有利于擴大中華文明在世界的影響。   有時和學員聊聊學習情況,讓我感到他們求知的強烈愿望。這說明,傳統文化確有魅力。有時,我把自己寫的書贈送給他們,留作紀念。他們也有回贈。一位學員送我一部精裝的原文與中文對照的《古蘭經》,我如饑似渴地品讀,偶有收獲,就在以后的講課中引用。一位學員知道我的老家是在河北豐潤,他就把一大本《豐潤縣志》贈送給我,空閑時,我竭力去尋找一百多年前故鄉的蹤跡。從總體來看,講課還是受到了歡迎,獲得了應有的肯定和鼓勵。一位在職研究生班的學員給我寫信說到:“通過本學期的古文學習,進一步感受到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學完一課,都從中受益頗深。尤其是那些為官要清白做事要正直、履職要敬業的文章,更使我在心靈深處得到教益。”一位學員特意打電話告訴我,她的“年終總結”特意寫了一段學習古文的心得收獲。這些溫馨的話語,對我是一種鼓勵和鞭策。多年以來,我把講義、文章整理了一下,陸續出版了一些書籍。有的還印成了多卷本的宣紙線裝書,閑來翻閱,在書的天頭上涂涂抹抹地寫點心得體會,也是一種極大的精神安慰。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