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首開“古典愛情”課,改堵為疏彰顯以人為本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高中生本身就處于青春萌動期,與其將愛情問題捂著藏著,看做是教育的負擔,不如因勢利導,根據青少年的認知需求創新教育形式,與學生一起交流,轉“堵”為“疏”
這門課并不是要教學生怎樣談戀愛,而是希望引導學生在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領悟更多人性、文化上的東西,透過愛情而超越愛情
中學校園,戀愛話題總有些敏感。新學期,嘉定區中光高級中學卻新開一門課程專講“古典愛情”,學生選修供不應求。校長路光遠昨天接受采訪時說,對于愛情,中學教育本就不應回避,之所以開課,希望培育學生正確愛情觀的同時,也將國學文化經典教學融入其中。
“柳夢梅和杜麗娘再次相遇為何要在三年后”、“阻礙他們的,是否僅僅是 ‘門當戶對’觀念”?上周四下午,教學樓五樓課堂上,師生討論熱火朝天。這天已是第五周上課,老師萬玉本在黑板上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死而復生的牡丹亭”,作為本周主題。講課中,不僅包含故事介紹,佳句賞析,還有今人對作者湯顯祖創作背景的評述。在課程接近尾聲時,萬老師還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片段賞析,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有意思的是,下課鈴響,片段沒播完,滿堂學子都說“老師讓我們看完再下課吧”,老師無奈回答“按規定不能拖堂呀”。
高一學生宋懿婷起初選修這門課只是為了輕松好玩。幾堂課下來,老師講了聊齋里的愛情、西廂記里的愛情,古代經典中的佳句令許多同學驚艷。不過,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講到“門當戶對”時,老師強調古代的“門當戶對”是一種禮教限制,但在現代背景下,或許愛情和婚姻更需要“新門當戶對”,那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對等。所以這門課除了愛情的唯美,更教會她一些人生中的大道理,“經常是信息量太大,身心上的觸動讓我下了課還會仔細想想”。
任課老師萬玉本是今年剛畢業進校的新老師,當時向學校申請開設這門課,并不是要教學生怎樣談戀愛,而是希望既能對語文知識有所補充,加深學生的理解,又能引導學生在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領悟更多人性、文化上的東西,透過愛情而超越愛情。立足“古典”、“愛情”、“故事”三點,他自己編寫課程教材,將中國特有的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整合為“修煉愛情”、“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等多個主題。課堂結合小組展示、問題討論、視頻賞析等多種形式,80分鐘的課程,課下通常要準備近4個小時。雖然辛苦,可好幾次下課時學生的起立鼓掌讓他挺高興。
“高中生這個年紀,本身就處于青春萌動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校長路光遠認為,與其將愛情問題捂著藏著,看做是教育的負擔,不如因勢利導,根據青少年的認知需求創新教育形式,與學生一起交流,轉“堵”為“疏”。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吸引人的話題,讓更多傳統文化經典走進學生心底。據了解,為更好傳承國學文化,倡導“自主發展,人文見長”辦學理念,中光高中還開設了茶藝、經典誦讀等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課程,一并納入國學教育課程體系。(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彭德倩 鹿塽)
評論:
何勇海:高中開“古典愛情”課彰顯以人為本
中學校園,戀愛話題總有些敏感。新學期,上海嘉定區中光高級中學卻新開了一門課程專講“古典愛情”,學生選修供不應求。校長路光遠接受采訪時說,對于愛情,中學教育本就不應回避,與其將愛情問題捂著藏著,看做是教育的負擔,不如因勢利導,轉“堵”為“疏”,在培育學生正確愛情觀的同時,也將國學文化經典教學融入其中。(10月20日《解放日報》)
先哲曾說,“愛情是人類最美麗的生活。”以往,我們似乎只在大學校園或教育培訓機構,看到過愛情方面的課程,這類課程,旨在向聽課者傳授如何追求異性,或如何理性分手,如何走入婚姻殿堂以及掌握維護婚姻的法寶。而高中開設“古典愛情”選修課,卻極為罕見,這是一種以人為本、值得喝彩的教育創新。
高中生處于青春萌動期,容易萌發對異性的向住和愛慕,甚至產生實實在在的戀愛行為。家長與老師最負責任的做法,不是默許或禁止中學生戀愛,而是通過得當的教育,將戀愛對中學生的學業與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最小。因此,與其將愛情問題掖著藏著,不如打開這扇窗戶,不如轉堵為疏,根據中學生的認知需求創新的教育形式,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真正的愛情。
事實上,戀愛來了,誰也抵擋不住。圍追堵截的后果往往是,使中學生的戀愛發生率繼續攀升,堵也可能對一些中學生造成誤傷——有的男女同學間只擁有一種好感,卻被大人說成是戀愛,并且非要強加管制,反而可能弄假成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對待學生戀情的問題上,最需要站到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立場,對學生多多進行疏導,讓學生在陽光下接受這方面的正規教育。
中光高級中學開設“古典愛情”課,就是在給學生進行正規的愛情教育。中學生在情竇初開之際,是渴望了解愛情的,他們不能或不想從大人那兒了解,便把眼光轉向影視與言情小說,轉向社會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物欲愛情”,因此,他們對愛情的內涵和價值存在很大的認知偏差,出現了許多“左手金錢、右手愛情”的“物質女孩”。及時的因勢利導才能對他們予以糾偏。
那些千古傳誦的“古典愛情”,往往是最純凈的愛情,雖然古代愛情也講究門當戶對,但“古典愛情”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要沖破這一禮教限制,追求精神對等。比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等,表現的是多么純真的愛情啊!這種樸素的愛情觀在今天仍值得大力推崇,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價值觀。
“古典愛情”承載的愛情觀,也是沉淀下來的優秀的國學文化。“古典愛情”課在把學生培養成有愛心、有責任、有擔當的新一代青年之時,還能弘揚國學魅力,何樂而不為?(中國未成年人網: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