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典詩詞,是中國人成長的必須

作者:張頤武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加強古典詩詞的學習,倡導一個背誦古詩詞的潮流,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大有裨益。這應該既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會和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的一部分。詩詞既要從小學習,也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文化資源。 ??? 在中華文化中,“詩教”一直起著重要作用。雖然“詩教”的說法是以“溫文敦厚”的儒家價值觀為基礎,但學詩作為接觸文化的啟蒙訓練則不可缺少。 ??? 古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主要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一方面,詩詞源遠流長,是貫穿中華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中國古典詩詞至今仍活在人們的口中筆下,是所謂“活的經典”。 ??? 古典詩詞也是深深烙印在中國人內心世界的文化“積淀”的核心,是中國人“文化修養”的基本成分。雖然在今天,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現代中國語言的變革,古典詩詞創作者漸少,但它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從未有人懷疑過。而且,每個國人都非常熟悉一些詩詞名句。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人,也能脫口而出“白日依山盡”“床前明月光”。而像“司空見慣”“落花流水”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詩人創作的結晶,蘇軾的《水調歌頭》、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中國人審美理想的極致。這些詩詞經典在中華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也為國人所熟悉。這種“熟悉”其實就是中國從古至今的啟蒙教育中,詩歌作用的集中體現。 ??? 古代讀書人接觸文化,啟蒙時最重要的基礎訓練是“對對子”,這種訓練可以從一開始就掌握中文基本特色,也是接觸中國詩歌的基礎。像《唐詩三百首》這樣膾炙人口的選本更是明清時代的啟蒙讀本。《紅樓夢》中有“香菱學詩”的著名篇章,通過一個丫鬟的學詩經驗提供了以詩作為啟蒙教育的范本。 ??? 在現代中國,用古典詩詞進行啟蒙教育也是現代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是接觸漢語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動有效的方式,將文字較為容易理解,又膾炙人口、廣泛流行的古典詩詞選入小學課本,是現代中國語文教育的基本模式。現代小學語文課本,一方面,要有今天的現代白話文;另一方面,一些詩詞并不難懂,將其選入課本是非常適宜的。而且由于詩詞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誦,往往能讓學生背下來,一生受益。 ??? 事實也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名篇之所以家喻戶曉,往往并非文學愛好者的傳播,而是學校教育中背誦要求的結果。許多人都有感受,在小時候背誦古典詩詞相對吃力,但小時候背下來的東西終身不忘,并且化為自己無意識的一部分,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中華文化精神感悟和中國的詩意境界感悟。 ??? 今天的社會劇烈變化,古典詩詞的學習更加凸顯出重要性,不少已經成為文化經典、廣為流傳的詩詞具有永恒的價值。 ??? 小學時在學校學一些淺近易懂、生動活潑的詩詞,也是對興趣的培養陶冶。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重,但通過古典詩詞的教學來傳承中華文化確實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誦古典詩詞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誦現代白話文章或新詩,卻未必會更難。因為古典詩詞有格律、講平仄、強調聲韻之美,雖然古代的發音和現在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對整齊的句子、獨到的意境使得古典詩詞反而更容易背誦。 ???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小學課本中選擇一些現代作家的作品,反而需要做一些改寫,因為有些內容對少年兒童來說可能太難了。一些淺近的古典詩詞,看起來容易懂,卻又常讀常新。小時候背誦理解不深,經過多少年反復吟誦,每一次都覺得有無窮的意味。剛接觸時層次低,感悟能力差,但也能知道一些,及至后來,越讀越有味,越讀越能夠發現其深意。小時候懂一些,長大成人后通過自己的閱歷再來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詩詞之美。 ??? 學習古典詩詞,是領悟中國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讓少年兒童通過對母語之美的感悟,進一步產生對自己民族的深刻認同感。這對于全球化沖擊下的少年兒童建立自己的社會認同有重要意義,這些意義無需討論。 ??? 少年兒童要多學一些淺近生動的詩詞曲作品,弄懂意思,學會欣賞;另外還應該讓他們多背誦一些古代經典詩詞。實際上,現在大家常接觸的詩詞,往往也是小學學的那些首,這是很不夠的。像《唐詩三百首》這樣經典的唐詩選本,一講起來,大家都覺得不足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實里面的許多詩作,連大學中文系的學生都很生疏。此外,多讀經典詩詞也是提高文字水平的好辦法,早學一點,多學一些,只有好處。 ???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典詩詞,是中國人成長的必須。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