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作者與版本 堪稱一筆糊涂賬

作者:廉萍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紅樓夢》的作者與版本,在初來乍到者眼里,堪稱一筆糊涂賬,雖然200多年來,好事者、紅學家已經取得了很多可觀成果,但指望初學者一時半會兒就全搞清楚,是不現實的。 ??? 簡而言之,《紅樓夢》,目前,只有不同時間、不同抄手和評閱者留下的不同手抄本,和根據不同抄本校訂百衲而成的不同活字、鉛字印刷本,這些不同版本之間,文字、回目、甚至篇幅都各有不同,情節、人物自然也有出入。可以這樣說,真正的出自原作者之手的定本“原著”,書店里是不存在的。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也只擁有部分版權而已。而后來的抄寫手、批閱者、出版者,有意無意,也都夾帶了自己的私貨。至于更后起的戲劇、影視等改編作品,是否“忠實原著”,只能憑心問口、憑口問心、憑老百姓口碑了。 ??? 但對于普通讀者而言,這種情形,開始也許可以暫時忽略。任何一個版本,都只是通往《紅樓夢》恢弘世界的一個小小入口而已。像逛公園一樣,從哪個入口進去,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舉世無雙、奇絕千古的巨大迷宮花園里,你看到了什么,體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所以,選擇大出版社的通行120回本,雖然算不上什么“精致的淘氣”,但簡便輕捷,不失為取巧的好辦法——只要不是刻意拿來當作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的護身符。 ??? 既入園門,千葉千花,花各入眼。感覺平平,不能終卷擲而不讀,也是常有的事情。認為是“一本壞書”的,也不乏其人。清朝有個毛慶臻,不僅在想象中把曹雪芹打入地獄,還鄭重建議,出口《紅樓夢》到外國,去毒害他們的青少年,充當堅船利炮,替國人報鴉片輸入之仇。 ??? 當然也有另一群人,領略到風光旖旎,不免繼續前行,終于曲徑探幽、漸行漸遠、沉湎其中、樂而忘返。我一廂情愿地相信,這樣的“紅迷”——大有人在。這些文字就是寫給這些人看的。 ??? 這些人有共同的特征,很容易從人群中辨認:比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把《紅樓夢》堆在床頭,隨手翻開,不拘第幾頁,都可以讀下去,卻不介意什么地方能停下來。隨口說出書中的句子,只是小兒科。平兒帶什么鐲子、鶯兒干娘是誰、妙玉用什么壇子、蓮花兒找誰燉雞蛋、夏婆子的外孫女在哪里當差,都是茫茫人海中同類相呼的再尋常不過的切口。至于那些不靠計算機的統計數據,單從文字就能聞出來前80回和后40回不同的人,更堪稱“紅迷”中的可造之材。 ??? 多讀幾遍,難免還會疑竇叢生,賈璉寶玉為什么都是二爺?懷古詩的謎底是什么?更香詩謎到底是釵黛誰的?掛有美人圖的小書房有沒有名字?判詞到底說的是什么意思?無數的牛角尖與死胡同……不待爹娘打罵、師傅支使,好奇心就會鼓動得睡不著覺,上窮碧落下黃泉,去搜去查,這時候,脂硯齋、畸笏叟、庚辰本、己卯、甲戌、列藏自然就會跳進你的眼睛。讀得越多,也就越來越接近“原著”,接近那個在悼紅軒中涂寫“滿紙荒唐言”的人。——當然,僅僅是接近而已。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