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復興不能否定新文化運動
作者:張昭軍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資料圖
??? 《新青年》雜志創刊100周年了。在“復興國學”的現實面前,如何評價歷史上的新文化運動,值得玩味。有一種很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國學的衰落,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新青年們“非儒”、“非孝”、“非禮”,“打孔家店”,在反國學。今天有不少人覺得新文化運動中批判“孝道”、“禮教”,違背常理,匪夷所思。甚至有人站出來為綱常名教辯護,說“打孔家店”打錯了對象,中國實現現代化最大的障礙不在“儒表”,而在“法里”。那么,“打孔家店”,打錯了嗎?
???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回到歷史,尊重歷史。從中國封建王朝到“五四”前夜,中國傳統文化與其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如說是國人難以承受的重負。其中,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主干,兼具政治哲學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地位,難脫干系。關于“打孔家店”的起因,學界從民國初年的復辟、專制、國教運動等角度,已多有探討。倘若認為這些理由尚不充分,不妨拉長鏡頭看看儒學在清代的表現。
??? 茲以新文化運動中首當其沖的“禮教”為例。以禮為教,初衷是使人由野蠻走向文明。先秦時期提倡禮教者不限于儒家,但以儒家最具影響。中國被奉為禮儀之邦,儒學貢獻大焉。從原初義上說,所謂“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妻柔”,是對稱關系。然而現實生活中,禮教卻成了君對臣、父對子、男對女的單向要求。曾國藩在寫給長子紀澤的家書曾明確說:“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曾國藩被推為“一代儒宗”,他的這句話具有代表性,真實地道出了禮教的本質。
??? 到清代,禮教已是嚴重病態,它扭曲人性,制造愚民。什么樣的文化,造就什么樣的國民。對于忠臣義士、孝子節婦來說,禮教寄托了他們的人生信仰,代表了其人生意義。他們甘愿為禮教而獻身,他們去世后,又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有清一代,為禮教殉身者數目驚人。禮教名目更是五花八門。在浙江地區,不僅妻子要為亡夫“守節”,而且未婚之妻要為未婚而亡之夫守節,名曰“守清”;甚且有人為得貞節之名,故意讓女子締婚于已死之男子,謂之“慕清”。諸如此類的記載,在《清實錄》、地方志中不勝枚舉。禮教已發展到滅絕人性的地步,而多數民眾身陷其中,混然不覺。
??? 禮教由先秦的文明象征,至此已淪為社會不平等的淵藪,適同殺人的兇器。正是有鑒于此,1916年2月,陳獨秀發表《吾人最后之覺悟》指出:孔孟禮教貫徹于國民之倫理、政治、社會制度、日常生活者,至深且廣?!皞惱淼挠X悟,為吾人最后覺悟之最后覺悟。”他們決絕地向“孔家店”尤其是禮教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攻?!俺匀说木褪侵v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魯迅的《狂人日記》和吳虞的《吃人與禮教》,以“吃人”來形容禮教的罪惡,由上觀之,難道過分嗎?胡適等人發表《論貞操問題》、《論女子為強暴所污》、《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說孝》、《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之節烈觀》等文,批判忠孝節義等儒家觀念,正是對癥下藥。
??? 換一個方面,辯證地看,“打孔家店”與其說是在破壞中國文化,不如說是刮骨療毒,舊邦新命,打造“真國學”。
??? 新文化運動激烈批判儒學,抨擊禮教,但并不反對中國文化的真精神。我們可借助錢玄同《孔家店里的老伙計》一文予以分析。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健將之一,錢玄同于1924年發表的這篇文章值得重視。他把“孔家店”分為兩類,陳獨秀、易白沙、吳稚暉、魯迅、周作人等人打的是“冒牌的孔家店”,胡適、顧頡剛等打的是“老牌的孔家店”。
??? 所謂“冒牌的孔家店”,就是說,陳獨秀等人所批判的并不是“真孔學”。陳獨秀在《孔教研究》等文中曾表示,他“反對孔教,并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無價值”。李大釗也承認,孔子確有不可抹殺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他掊擊孔子,“非掊擊孔子之本身,乃掊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梢姡挛幕\動的主幟“打孔家店”,主要是打虛假的病態的孔學。
??? 所謂“老牌的孔家店”,指的是歷史上的孔學,也可以說是“真孔學”。胡適等人發起“整理國故”運動,的確對儒家學說形成了強有力沖擊。但要看到,他們不是要徹底否定孔學。他們所打的主要是寶號中過時的貨物,用錢玄同的話說,是那些“蛀蟲、鼠咬、發霉、脫簽了”且不適用于現時代的部分。胡適晚年在其《口述自傳》中回顧說:“在許多方面,我對那經過長期發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嚴厲的。但是就全體來說,我在我的一切著述上,對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當尊崇的。我對十二世紀‘新儒學’的開山宗師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边@可以理解為,他們批判儒學,不是“打倒”而是“打掃”孔家店?!罢韲剩僭煳拿鳌?,他們是力圖用科學的方法“打造”適于現時代的國學,實現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化。
??? 用發展的眼光看,今人所云之“國學”,正是中國文化經新文化運動洗禮后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到“五四”前夜已是積重難返。如果沒有新文化運動的“民主”與“科學”、“打孔家店”、“整理國故”,中國文化就不可能得以洗煉淘涮,刮垢磨光,在自我批判的苦痛中實現自我提升。
??? 總之,國學的衰落,并不源于新文化運動。國學之“復興”,則可從新文化運動算起。當下“復興國學”,并不意味著可以否定新文化運動,否定“打孔家店”?!洞髮W》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無論對于國學,對于新文化運動,我們都應秉持這樣的態度,方不致迷失前進的方向。(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