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那些屬“猴”的帝王將相

作者:中天飛鴻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電視連續劇《武媚娘傳奇》中武則天讀書的精彩劇照 ??? 猴是中國十二生肖排行第九的動物,對應地支為“申”。我國農歷采用干支紀年,逢壬申年、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民間俗稱猴年,最近幾個猴年對應的公歷年份是1992、2004、2016、2028、2040。 ??? 中國正式使用干支紀年始于東漢時期,以十二生肖指代地支并聯系人的生年最晚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在此時期,十二生肖指代地支并聯系人的生年已非常盛行。從此,十二生肖從此正式成為屬相,用以指代人的出生年份和年齡。今年又逢猴年,這里擷取歷史上屬猴的帝王將相的有關知識,以饗廣大網友。 ??? 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武則天 ??? 武則天,公元624年,即甲申年生,并州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聰敏美貌的女皇帝,是屬“猴”女中的“齊天大圣”。她自幼窈窕靈巧,貞觀十一年入宮為才人,侍奉唐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年方14歲,人稱“武媚娘”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治被他的魅力弄得神魂顛倒。 ??? 唐太宗死后,李治繼位,是為高宗,而武氏照例入感業寺為尼姑,她的哭泣引得高宗為之對泣。由于后、妃之間的爭斗武氏得已重入宮,封為"昭儀",他用盡心機贏得高宗專寵,反手為云,覆手為雨,迷惑高宗廢掉王皇后,讓她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 武則天精明聰慧,善于權謀,兼通文史書法,具有一個卓越的政治家的才干。她不滿足后宮斗爭的勝利,有心參與朝政。開了讓百官朝拜新皇后的先例,自顯慶元年,即公元656年起,便與高宗共決國事,當時稱為“二圣”。 唐高宗生性懦弱,缺乏主見,一切聽武后裁決。 ??? 經過一番斗爭,武則天終于擊敗了以顧命大臣國舅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門閥集團,權傾朝野,稱為天后。唐高宗于公元683年病例終,武后第三太子李顯繼位為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不久,廢中宗而立第四子李旦為睿宗。面對皇族諸王與朝野的反叛,她淡然一笑,果斷地調兵遣將,迅速平定了徐敬業等人的叛亂,顯示出特有的魄力和高度的軍事指揮才能。 ??? 好的確“心比天高”,要得到一切至高無上的榮耀。公元688年,武則天加尊號為“圣母神皇”;公元690年,宣布改制,自稱"圣神皇帝",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皇。與歷來的男性帝王相比,武則天也是少見的有作為的君主,她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重視農業生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他實際執政近五十年,當時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有所發展。武則天臨終前,清醒地還位于其子中宗李顯。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 ??? 南唐開國皇帝“文藝青年”李昪 ??? 李昪,字正倫,公元888年,即戊申年生,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于公元937年稱帝,國號齊。公元939年改國號為唐,年號升元,史稱南唐。他從小是孤兒,為楊行密于爭戰中所擄,并收為養子,后因楊行密兒子們不容他,只得將他交給部將徐溫撫養,取名徐知誥,稱帝后改名為李昪。 ??? 登上皇帝大位后,李昪對外堅持弭兵休戰,以保境安民,對內則興利除弊。他在治理國政上禮賢下士,并能虛心納諫。由于連年征戰,從中原一帶流落江淮的難民很多,李昪對此積極妥善安置,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使南唐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一躍成為“五代十國”中的強者。 ??? 李昪在青年時代就“以文藝自好”,崇文重教,當政后非常重視征集文獻圖集。他將從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圖書,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時設置的“建業書房”,為南唐日后成為“文獻之地”開了先河。 ??? 此外,李昪對教育的重視也為后世所稱道。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設國子監,興辦太學、小學,培養國子博士和四門博士外,還在廬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學館,號曰廬山國學。著名詩人江為、伍喬、劉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學。 ??? 在位6年期間,李昪親政愛民、力行節儉、奉行睦鄰外交,為實現南唐的穩定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昪的文學基因優秀,詩作《詠燈》入選全唐詩。升元七年,即公元943年,李昪因丹藥中毒而死,廟號烈祖,謚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丞相文天祥 ??? 文天祥,公元1236年,即丙申年生。初名云孫,后改名天祥,改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人。是南宋末年的丞相,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之一。 ??? 他身處末世,從小立志氫國,刻苦攻讀,才華出眾,20歲時中了狀元。面對元軍的強大攻勢,文天祥力主抗戰,以一介書生奉詔起兵,毀家赴難,傾家產募集了義軍一萬人,保衛國都臨安。被任命為右丞相,作為朝廷代表出城與元軍談判。文天祥大義凜然,置生死于不顧,卻被元軍無理扣留,途中,他冒險逃脫。重組義軍抗戰,雖一度收復許多州縣,終于寡不敵眾而被俘。無論元軍威脅或利誘,他都嚴辭拒絕。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 他以指南針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忠心。把自己的文集取名《指南錄》。他在元軍的獄中寫下了著名的《正氣歌》,其開首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寒蒼冥。”這首長篇抒志詩列舉了自古以來正氣浩然的志士仁人,真誠地歌頌了他們“垂丹青"、"貫日月"的高風亮節,也是文天祥自我人格的光輝寫照。 ??? 文天祥執著的懷抱“成仁取義”的座右銘,從容赴難,慷慨捐軀,用他的充滿正氣的生命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之魂的壯烈樂章。文天祥的高尚人格和他的這兩句詩一樣千古流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南宋文武全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 ??? 辛棄疾,庚申年生,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是神經病代最杰出的文學家之一。以詞著稱;又是一位熱忱愛國,起義抗金的將領,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屬"猴"之才。 ??? 他從小目睹了金全優蹂躪漢人的痛苦,當金兵大舉南侵之時,他年僅21歲,就振臂一呼,聚集了二千人,參加了耿京領導的一支北方人民的起義軍,發展為25萬之眾。耿京派他與南宋朝廷聯絡官,打算南歸。但當辛棄疾南行之時,起義軍中出了個叛徒張安國,為貪重賞陰謀殺害了耿京而投降金國,起義軍四散,辛棄疾聞訊,立即帶50名騎兵闖入數萬敵軍營中,生擒叛徒張安國,帶到建康,交于朝廷處決。他的這一壯舉,英名遠揚,使萬千軍民為之振奮,連當朝皇帝也贊嘆不已。 ??? 辛棄疾不愧為血性男兒,他在南宋為官,并不貪圖富貴安逸,曾熱情洋溢地不斷提出抗金北伐的建議,他雖然遭到朝廷排斥與冷落,壯志難酬,卻將一腔熱血熔鑄成慷慨悲壯的詞作中,表現出其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曾滿情豪情地寫道:"年少萬兜鍪"、"壯歲旌旗擁萬夫"、"氣吞萬里如虎"。顯示出真正的英雄氣慨。 ??? 但是,辛棄疾深切地感嘆"整頓乾坤"的抱負無人理會,他只能"夢繞神州路",在"憂愁風雨"中吟詠"可憐白發生"。辛棄疾還多方面地開拓了詞的意境,堪稱豪放詞人的杰出代表,又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藝術風格。喜歡宋詞的人,沒有不佩服辛棄疾的。 ??? 抗元名將、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 ??? 徐達,字天德,生于1332年,即壬申年生,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和著名將領,濠州鐘離,即今日安徽鳳陽東北人,農家出身。 ???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即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 ??? 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攻入大都,即今日北京,元朝滅亡。以后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 徐達一生驍勇善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于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余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 明朝末年抗清名將、愛國詩人張煌言 ???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鄞縣,即今日浙江寧波人,1620年,即庚申年生,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公元1645年,即清順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后,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后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并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20多城市,堅持抗清斗爭近20年。 ??? 張煌言的詩文多是在戰斗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即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 康熙三年,即公元1664年,隨著永歷皇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便在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這年夏天,清軍通過叛徒追捕張煌言。農歷七月十七日將他押送至寧波,九月初七日,張煌言被清軍殺害于杭州弼教坊。 ??? 張煌言被押赴刑場時,大義凜然,面無懼色,抬頭舉目遠望吳山,嘆息說:“大好江山,可惜淪于腥膻!”就義前,他賦《絕命詩》一首。臨刑時,他“坐而受刃”,拒絕跪而受戮。被一起押赴刑場的還有抗清英雄楊冠玉。監斬官見楊冠玉年輕,有心為他開脫。楊冠玉卻斷然拒絕道:“張公為國,死于忠;我愿為張公,死于義。要殺便殺,不必多言。”言罷跪在張煌言面前引頸受刑。 ??? 清末洋務派首領、收復新疆功臣左宗棠 ???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1812年,壬申年生。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平叛陜甘同治回亂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歷史事件。 ??? 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正值太平天國起義和同治陜甘回變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尤其是阿古柏,竟于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7月,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事畢,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嘉其功,詔封二等侯爵。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 光緒十年,即公元1884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軍孤拔于8月在馬尾海戰全殲駐扎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11月,左宗棠抵達福州,積極布防,并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 ??? 光緒十一年正月,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先在鎮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此事導致法國茹費里內閣垮臺。法國引為奇恥大辱向越南法軍撥款五千萬法郎準備再戰。此時,中國方面精疲力盡,后因黑旗軍劉永福部“所存不過五百人,多方募集不過千人,攻守兩難,進退失據”,同時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進行密談,而朝鮮的甲申政變使得中國更欲快速從越南抽身。于是中法新約簽訂。中法新約的主要內容就是確認了1884年時的李福暫定條約,其中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 ??? 左宗棠十分不滿中法新約的簽訂,他批評當時主和的李鴻章說:“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李鴻章惱怒之余,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并誣告臺灣道劉璈,彈劾誣告劉璈十八款,使他們失去兵權并喪命。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但僅過一個月后就于光緒十一年7月27日,即公元1885年9月5日在福州病故,享年73歲,朝廷追贈太傅,謚號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并建專祠於湖南及立功諸省。 ??? 王震曾高度評價說:“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后人發揚的。”“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贊揚的。”
標簽:
猜你喜歡
憶江南:白居易最憶的是什么?

中天飛鴻

《憶江南》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經典之作,但是長期以來,不知道是因為有些地方、有些城市宣傳的需要,還是因為不損害這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