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才是網絡小說的大IP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從《羋月傳》、《瑯琊榜》、《如懿傳》、《蘭陵王》再到《錦繡未央》等,一批歷史類網絡小說近來成了熱門IP,改編影視劇頻掀“古風”熱潮。近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網絡文學研討會上,雷達、閻晶明、施戰軍等文藝評論家,圍繞當下熱門網絡小說提出,網絡文學長期以來就有對傳統文學精髓的吸收;這些作品產生的人氣投映出的恰是中國傳統文化這塊“磁石”對大眾的強大“引力”。套用流行的說法,古典文學是網絡小說的大IP。 用《詩經》談戀愛? “新潮”網文其實很“傳統” “我們的網絡文學,正在跟傳統文化、悠久的歷史,產生非常奇妙的結合?!痹谖乃囋u論家閻晶明看來,這種“結合”不僅指歷史的題材,也在于古典的敘述方式、對經典文學元素的應用。 有不少網友戲稱《羋月傳》里的人物是在用《詩經》談戀愛。羋月與黃歇約定私奔,用“交交黃鳥,止于棘”做暗語;羋姝春心萌動,說出“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秦王大婚時,則念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小說中許多提及歷史風物的細節,比如當時的樂器、女子從幾歲時開始學演奏,以及古人如何行醫、如何婚喪嫁娶等,評論家梁鴻鷹認為,這些細節增加了歷史的還原度,更從與百姓息息相關的生活情景中,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活、瑰麗之處。 在貼著“叛逆”“新潮”等印象標簽的網絡文學中,其實“古典”“歷史”一直是最為流行的題材之一,傳統文化的精髓始終滲透其中。且不說《明朝那些事兒》這類直接聚焦歷史的故事,“宮斗文”如《甄嬛傳》《如懿傳》,“穿越文”如《步步驚心》《回到明朝當王爺》,都有史可循。就算是《花千骨》這樣架空歷史的“玄幻文”,里面的妖獸也大多出自《山海經》。 從一些優秀的網絡歷史小說中,不少專家學者還讀出了古典小說的敘事感。情節的推進、氛圍場景的鋪陳、人物的說話方式,包括“章回體”式的結構,都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代的歷史演義小說一脈相承。 觀眾的偏愛? 源自于文化精神的認同 “為什么《花千骨》《瑯琊榜》等改編的電視劇影響這么大?這在整個中國文學的格局中,都是特別重要的現象。”評論家雷達提出的這個問題,也引發了與會專家的熱議。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認為,這些作品所傳遞出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正是它們受歡迎的原因:“像四大名著這樣的傳統小說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它的核是什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文化精華的核又是什么?是仁義禮智信。沒有這個,老百姓是不會喜歡的。” 從《三國演義》到唐傳奇,再到明清筆記小說,那些流傳最廣、口碑最好的古代小說,主題不外乎君子與小人,陰謀與愛情,權力與仁義。這些同樣也在今天的網絡歷史小說中反復出現并強化:《瑯琊榜》中的梅長蘇把弄權謀,為的是冤情洗血、公平正義,他代表的是傳統文化中“士”的精神。 專家提出,觀眾對這些角色的偏愛,其實源自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古代歷史題材的網絡小說如今成為熱門IP,折射出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大眾中的熱度。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