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公認的千古帝王都,卻又為何皆是短命王朝?

作者:世外老人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南京,古稱金陵,又名建業、建康,史家稱其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所謂之六朝故都,是指三國吳,東晉,以及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共計六朝。除了以上六朝,后來又有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明朝前期(洪武建文年間 ,以及永樂早期)、太平天國,以及國民黨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合起來一共十朝。 這么一個公認的帝王之都,但卻都是短命王朝,最長的為東吳,也只有61年。不要說明,以南京為都的明朝,實際亡于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而朱允炆之所以會被其叔朱棣打敗,和南京無險可守有很大的關系。 南京雖有“龍盤虎踞”的之勢,但顯然無險可守。很大程度上,以此定都的王朝,大抵是被諸葛亮忽悠了。 在南京第一次成為國都(吳國首都)時,諸葛亮出訪吳國,來到南京,他以軍事家的眼光考察了南京周邊的地形地貌后,認為南京是“虎踞龍盤”之地。所謂虎,是南京城北的紫金山,亦名鐘山;所謂龍,是繞石頭城浩蕩東逝的長江。以諸葛亮的眼光看,南京有作帝國首都之風范,所以諸葛亮對孫權說“鐘阜龍蟠,石城虎踞。”——諸葛亮目的很簡單,打消孫權的狐疑,忽悠孫權抗曹,所以才說,孫啊,你這地方是皇帝的位置,上天注定你會成為皇帝! 比較有意思的是,孫權等吳國君臣還就信了——只能說,這皇帝的位置絕對是誘惑人的;后來許多南朝粉絲,包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也真信了,如李白在《永王東巡歌》就說: 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千古詩仙李白,也把南京當作他夢想中的“帝王之州”,但五代十國的李唐時期,也有人發現了一種奇怪現象,南京雖然“虎踞龍盤”,曾經做過許多王朝的首都——“帝王州”,但歷代在南京稱制的王朝,短命者居多,許多帝王沒“稱”上幾天“朕”,就倒在權力爭霸的屠龍刀之下;王朝沒有傳上幾代,就消失在政變者的刀槍劍戟之中。 所以唐代詩人劉禹錫和我們的詩仙李白唱了一個反調,他說: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先賢,大家都說南京是如何地“虎踞龍盤”,可歷史上的南京為什么老是出現“一片降幡出石頭”慘象呢? 在李唐之后的歷史中,南京還“虎踞龍盤”著,還一如既往地做過多次“帝王州”,如南宋(趙構先定都于此,或許覺得這里都是短命王朝,遂遷往杭州)、明初、太平天國、民國,但都沒能逃脫劉禹錫的“魔咒”:一片降幡出石頭。 定都南京的帝王們,經歷著幾乎是一類模式的國破家亡,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普通國人修房子,都有看風水之說,而一個帝王選定的國都,更是慎之又慎。明朱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帝之后,他是知道南京有虎踞龍盤之說,也聽文臣們講過南京作為歷代國都的慘痛歷史。一度,朱元璋想學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因為長安為天下之背,退有山河四塞之險,進可扼天下之吭。但太子朱標考察長安之后,發現當時的長安已經破落得不成樣子,如果重新建成大明國都,投入太大,另外水路不通,定都于此,交通運輸是一個大問題。 再則,朱元璋也沒有好意思說出來,南京距離他們老家鳳陽不遠。項羽說人發達了,不回家如同綿衣夜行,朱元璋不是項羽,但戀家的情緒不可能一點沒有。如江準地區有句俗語說:不要官兒大,只要不離家。“戀家”,是人之常情——本來,朱元璋想定都鳳陽的,皇宮都已建造完成,但最終因宮城被怨恨的建筑工人埋了“魘怔”,導致朱元璋大開殺戒,花費數年建造的都城遂廢于一旦。 另外,南京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是他的第二故鄉,所以他最后還是選擇了南京作為大明首都。但他對于南京所謂的虎踞龍盤之說,不太相信,希望用人造的風水,穩固他的國都。傳說,朱元障為了系住龍脖子,從太平門開始,修筑城墻;順富貴山向西,至九華山(古地名叫覆舟山)、雞鳴寺(古地名叫雞籠山),再延伸至傅厚崗、鼓樓(古地名叫黃泥崗),這片地域是龍身子,南京的城墻,就筑在龍身上;進入五臺山,是所謂的龍脊梁,龍尾巴的位置在冶山道院,為鎮住龍頭龍身龍脊龍尾,沿途都修建有相關建筑。 但朱元璋的大明,卻沒有按他的意愿發展,朱元璋死后四年,他希望的大明就滅亡了,而且是滅亡于自己人手里,所以依然是“一片降幡出石頭”,以南京為國都的王朝,短命幾乎就是一個歷史的規律,個人以為,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虎踞龍盤說法的錯誤。 到過南京的人,都知道,南京周邊就幾座小山,最高的鐘山,海報僅三百余米左右,而且山勢平緩,易攻難守。 南京北側,被視作天險的長江。江面開闊,且流勢平緩,此處所謂的大江,在宋朝沒能擋住趙匡胤得大兵;在明朝也沒擋住滿人的大兵……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筆者曾登鐘山一游,站在鐘山之頂,整個南京城都在腳下,一覽無余,當時咱想,如果有一門大炮,嘿嘿,南京啊,是指哪兒打哪兒。 后來下山翻歷史資料,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登臨鐘山時,居然也是和我一樣的想法。 所以南京旁邊所謂的虎龍,都是一些弱龍病虎。從軍事角度,對保衛,保護南京作用不大。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片隆幡出石頭”。 二、南京人(南方人)性格溫順。 幾年之前,看到一個總結:南方的文人,北方的將,陜西的土地埋皇上。 南京是南方的代表,中國的南方文人居多,民風溫和,好于辯,不好于斗。筆者算是一個南方人,曾到北方求學,學習之余,喜歡在求學城市的大街小巷轉悠,看到的一些小事,能反應出北方人與南方人性格上不同。如在北方,兩個人碰車了,兩句話沒說完,就用拳頭說話,大打出手;而在南方,兩個人可能要爭上兩小時,爭得唾沫橫飛,面色發青,但多是不肯動手,所以中國歷史的戰爭,多是北人伐南方人,南方人與北方人發生戰爭,南方基本處于挨打狀態。 三、虎踞龍盤只是一個神話,或者說是一個謊話,是諸葛亮忽悠孫權抗曹的謊話,是一個政治大忽悠,類同孫權勸曹操稱帝,一個意圖。 比較荒唐詭奇的時,許多人都把南京所謂的“虎踞龍盤”當真了玩,一群易忽悠,且性情溫如綿羊的民眾,居住的南京,即便是作了帝王州的南京,有敵來犯 ,基本只有投降的份,所以劉禹錫們總是看到“一片降幡出石頭”,劉禹錫之后的我們,也多是看到“一片降幡出石頭”。 南京啊,南京,是一個千年以來,一直失敗著的城市,千古失敗帝王州!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