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詩人的絕筆詩 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后想說的話!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古語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行將就木之際,終于可以擺脫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的羈絆,再也不用擔心坦露真言的后果,盡可以一吐為快。這些詩人的絕筆詩,不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后想說的話嗎?
陶淵明
陶淵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徹。
《挽歌詩三首·其一》
晉 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他一貫淡然的風格。
李白
一如既往的豪邁、大氣,卻透著份悲傷,不是因為即將死去,只是壯志未酬,徒留遺憾。
《臨路歌》
唐 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譯文,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大鵬奮飛啊振動八極,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濟。雖被摧折,其余風啊仍可激揚萬世,游于扶桑啊又掛住左翼;力雖不濟,后人得此余風而可傳此事跡,然而世無孔子,誰能為我的摧折而哭泣?”
李煜
李煜被困之際,寫下了很多思國懷鄉的詞作,感情真摯動人。據說這首《虞美人》寫成沒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政治上,李煜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李煜卻有很大的成功,不愧為“千古詞帝”。
陸游
如果讓你給陸游貼個標簽會是什么?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愛國”。
《示兒》
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后的抗戰號召。
李清照
很多人都沒想到“婉約詞宗”最后留下的竟是如此大氣的一首絕句吧!李清照,是一位有大格局的女子,只可惜生不逢時。
《夏日絕句》
宋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她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最后的譏諷。
唐伯虎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科舉上幾經失利,遂不再科考,從此“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絕筆》
明 唐伯虎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一句“死歸地府又何妨”,何等灑脫,死亡似乎也不怎么可怕了。
于謙
說起于謙大家也許不太熟悉,但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這是一個皇權斗爭的犧牲品,最后死于英宗刀下。
《辭世詩》
明 于謙
成之與敗久相依,豈肯容人辨是非。
奸黨只知讒得計,忠臣卻視死如歸。
先天預定皆由數,突地加來盡是機。
忍過一時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慷慨激昂,讓人動容。據《明史》記載:京城百姓聞于謙冤死,老幼皆泣,合門私祭,“京郊婦孺無不灑泣”,“行路嗟嘆,天下冤之”。
譚嗣同
譚嗣同隨著這首絕命詩死去,同時帶走的還有聲勢浩蕩的“戊戌變法”。
《獄中題壁》
近代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