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十六還蘇州 皇甫冉 〔唐代〕

作者:來源:發布時間:2021-10-14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54.jpg

送魏十六還蘇州

皇甫冉 〔唐代〕

秋夜深深北送君,

陰蟲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蘇是白云。




 · 譯注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歸去,蟋蟀鳴聲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將乘船回毗陵,到那時,回首姑蘇,所見將唯有一片白云。


1.蘇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大業初復為吳州,又改吳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蘇州。

2.深深:形容夜色濃重。

3.陰蟲:秋季鳴蟲,指蟋蟀。

4.切切:形容蟲的鳴聲凄切。

5.毗(pí)陵:隋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曾改常州為毗陵郡。

6.姑蘇:蘇州的別稱。

7.白云:意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虛感覺。



 · 簡析

這首送別短章,寫得明白曉暢而又感情深摯,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心的沉重與傷感,也表達了設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孤獨和惆悵


“秋夜深深北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這兩句寫詩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聽著蟋蟀切切的鳴叫聲,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與友人分別,心情異常沉重。在寫法上,這兩句真切地寫出了送別時那種黯然神傷的環境,通過環境的烘染,把即將離別的愁緒表達得婉轉有致。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這兩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與此時的秋夜作對比,進一步表達了離情別緒。這兩句看似在寫明日的白天,其實仍是在寫今晚的秋夜,通過這樣別出心裁的安排,更為深刻地表達出秋夜送別的難分難舍。


全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詩中的“實”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境,“虛”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自己在歸舟中回望蘇州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留戀、孤寂和感傷)。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