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萬物之理,古人稱之為“道”,中國是一個“道”的國度,從春秋起,便為此爭論不休,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魚在水中,不知水的存在,但我們也如同魚離不開水一般,無法脫離道而存在。許多人參悟一世,或許只得其百分之一的精髓,而我們,卻可在諸子百家的典籍里,知道、明道、得道、守道。 孔子——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做人要誠實,誠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樂也…… 處高,處低,居安,局危,孔子都能告訴你,怎樣真正為人。 老子——處世之道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寬容是處事第一法; 寡欲是養心第一法;勿言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 勿進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 莊子——養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義準則。所謂快樂,不是財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 在莊子的逍遙里,學會平和心,喜樂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之道 君臣相比,君屬于強勢,臣屬于弱勢,其關系由強勢君主導。君講禮,臣講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禮。君禮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禮,其忠必退。 荀子——學習之道 一是蛻:學習不能滿足于已有的成就,應該不斷地有所發明,有所進展,日漸而月進,并且使之產生質變。 二是虛:虛指的是學習態度。虛者,虛心、謙虛也。 三是一:“一”是專一、專心致志的學習,“學之道,貴以?!?。 四是靜:“靜”,指的是心要靜,而摒棄一切雜念。 五是積: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六是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庇辛撕玫睦蠋?,便可以好學,“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學者應“親友”,以求得在治學上的“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即不斷地得到批評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孫子——韜略之道 韜略猶如雙刃古劍。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若藏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愿學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發揚古道,利國利民。 孫子兵法十三篇,感受“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用兵法則。 管子——教練之道 管子重視和提倡民眾的道德教育、職業教育、生活教育、軍事教育。并把教育、育人作為國家存亡戰略的“百年大計”,加以倡導和施行。教練不是單純的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信念與視野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禮、義、廉、恥是國之四維,便是管子教練之道的最佳體現。 韓非子——統馭之道 統馭理論:“精誠為道,運籌為術,組織為器,人才為本,制度為體,文化為魂”,跟韓非子修煉六個方面的能量,掌握攻城略地、運籌帷幄的法門。 道是變化的,天地是變化的,人是變化的,社會是變化的,治理社會的方式方法也是變化的。統馭之道,“法”、“術”、“勢”缺一不可。 鬼谷子——權謀之道 權謀,是指在爭奪、鞏固、發展權力的過程中使用的一切靈活應變的手段。權力,是指能夠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的力量。 權謀天然地不受一切仁義道德、公平正義的約束;它甚至沒有任何原則可言,唯一的原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權謀的合理性取決于權謀的結果,即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也。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