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社日節介紹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社日節 (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 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八月。 春社: 我國歷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對象,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 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么,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后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有時,土地神與谷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了。 春、秋二社相比來看,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春社按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而二月二相傳又是土地神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袁景瀾《吳郡歲華紀勝》記蘇州此俗說: 二月二日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村土谷神祠,農民亦家具壺漿以祝,神厘俗稱田公、田婆,古稱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聾,曰社酒。以肉雜調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祥。 古代享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一般春秋各一,后來則間或有四時致祭的。宋人邱光庭《兼明錄》等書稱:社日一般用戊日,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后。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則有春、秋二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別,即所謂春祈秋報。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獲報答感謝神明。 二月二日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村土谷神祠,農民亦家具壺漿以祝,神厘俗稱田公、田婆,古稱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聾,曰社酒。以肉雜調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祥。 北方地區習俗------引龍、除蟲、薰蟲、剃龍頭(理發剃頭)、食俗、嫁女住春、禁忌(忌動針線、忌擔水、忌洗衣、忌磨面) 南方地區習俗------祭社(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秋社: 始于漢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古代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祀神報謝。宋時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后世,秋社漸微,其內容多與中元節(七月半)合并。唐韓偓《不見》詩:“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貴戚、宮院以豬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鴨、餅瓜姜之屬,切作棋子、片樣,滋味調和,鋪于板上,謂之“社飯”,請客供養。人家婦女皆歸外家,晚歸,即外公妻舅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為遺,俗云宜良外甥。市學先生預斂諸生錢作社會……歸時各攜花籃、果實,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宋吳自枚《夢粱錄·八月》:“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于壇,蓋春祈而秋報也。”清顧祿《清嘉錄·七月·齋田頭》:“中元,農家祀田神,各具粉團、雞黍、瓜蔬之屬,于田間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謂之齋田頭。案:韓昌黎詩:‘共向田頭樂社神。’又云‘愿為同社人,雞豚宴春秋。’……則是今之七月十五日之祀,猶古之秋社耳。” 相關詩句: 春社-(宋)梅堯臣 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 樹下賽田鼓,壇邊伺肉鴉。 春醪酒共飲,野老暮相嘩。 燕子何時至,長皋點翅斜。 春社-(宋)陸游 桑眼初開麥正青,勃姑聲里雨冥冥。 今朝有喜君知否,到處人家醉不醒。 社肉如林社酒濃,鄉鄰羅拜祝年豐。 太平氣象吾能說,盡在冬冬社鼓中。 柴門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強。 臺省諸公方袞袞,故應分喜到耕桑。 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 且看參軍喚蒼鶻,京都新禁舞齋郎。 秋社-(宋)陸游 雨余殘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賽廟回。 又見神盤分肉至,不堪沙雁帶寒來。 書固忌作閑終日,酒為治聾醉一杯。 記取鏡湖無限景,蘋花零落蓼花開。 生查子·秋社-(宋)吳文英 當樓月半奩,曾買菱花處。 愁影背闌干,素發殘風露。 神前雞酒盟,歌斷秋香戶。 泥落畫梁空,夢想青春語。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