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這首《雪》,無一“雪”字,卻把雪景寫得細膩逼真

作者:來源:發布時間:2021-10-14

冬天里風寒霜冷,但是一場大雪過后,陰云消散、陽光普照,人們反而覺得心情非常舒暢。飄飛的雪花潔白無瑕,裝點著人間萬物,大家望著這冰雕玉砌的神奇景物,自己也好像進入到童話世界。


孩子們喜歡在雪地里玩耍,詩人們也興奮地開始吟誦詩詞,熱情地歌頌這銀裝素裹的天宇和大地。才子們欣賞著碧玉瓊瑤,那片片雪花恰如點點楊花,令人心醉神迷,也立刻就觸動了創作靈感。下面分享羅隱的這首《雪》,不提一個雪字,卻細膩逼真。


唐代:羅隱


細玉羅紋下碧霄,杜門顏巷落偏饒。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聞去路遙。

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

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


羅隱生于亂世,又屢試不第,他心情郁悶,只好在大自然中排遣惆悵和煩惱。羅隱寫過很多關于雪的詩作,這些作品都耳熟能詳。而這首七律卻別具一格,全文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畫面也充滿了靈動和飄逸感。


羅隱這首《雪》,描寫了詩人清貧的隱居生活以及樂觀豁達的心態,大雪紛飛,貧居陋巷,閉門不出,清煮野菜,看似清苦,詩人卻不以為苦,反而寒窗苦讀,精心創作,恬淡豁達,樂而忘憂,大有顏回安貧樂道的精神修為,同時也表明了詩人的志向高潔,令人欽佩。



“細玉羅紋下碧霄,杜門顏巷落偏饒”,“羅紋”:指下雪的形狀。“顏巷”:指顏回所居的陋巷,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里指詩人自己簡陋的居處。寫雪景,大雪晶瑩潔白,從天空中盤旋而下;住在陋巷,閉門不出,反而感覺到雪比其他地方下的更要大。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聞去路遙”,“巢居”:原指上古或邊遠之民于樹上筑巢而居,這里指隱居。頷聯從側面形容雪之大:大雪紛紛,積雪太厚,簡陋的房屋似乎難以承壓,以至于如果在樹上筑巢而居的人只怕樹枝斷折,即將出行的旅人只怕道路太遠,難以行走。


“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頸聯描寫雪中清貧生活情形,大雪過后,田野里的野菜覆蓋著一層白雪,凍在一起,顯得比平日更重;詩人把院子里的落葉清掃一下,松葉帶著松油,正好點火燒菜。


“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尾聯寫景抒情,以苦作樂。大雪成冰,筆尖凍凝,詩人呵筆揮毫,寒窗創作,尋找靈感,突然一片雪花從窗縫里面飛進來,落在紙上,逐漸消融,頓時詩意大發,下筆成章。結尾這兩句,讓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值得后世點贊!


羅隱的這首七律,比喻貼切,細膩逼真,展現出才子樂觀的心境。大雪過后,樹枝折斷、屋頂積雪,吃穿住用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可是詩人非但沒有抱怨,而且還同情那些奔波的游子,表現出詩人的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