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這場學堂鬧劇 寫透太多家庭教育問題

作者:讀史來源:詩文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1-10-14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早在幾千年前,大思想家墨子就告訴我們:人性如素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充分說明教育特別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   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帶著在原生家庭以及父母或直接撫養(yǎng)者的烙印和影響。   在《紅樓夢》的第九回中,曹公描述了一場教室混戰(zhàn)。這場混戰(zhàn)是因為“蹭學者”金榮的羨慕嫉妒恨,與同學秦鐘之間口角之爭變成了眾人的混戰(zhàn),書本、硯臺、竹竿、門栓都成了武器,富貴公子、破落少爺、頑劣小廝都成了參與者,場面一時呈鼎沸之勢,不可開交。   這場毛孩子們吵吵嚷嚷、推推搡搡的鬧劇中,每個人的態(tài)度反應、處理方式個個不同,從這些不同的言行中透露出的卻是其背后的不同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   三觀不正的家長與莽撞愚懦的孩子——單親家庭的金榮   金榮是這樣鬧劇的始作俑者,他對學堂內的香憐和玉愛兩個同學與秦鐘的過分親密嫉妒萬分,出言挖苦污蔑,進而把寶玉、賈瑞、茗煙等人都牽涉其中,惹下了一場學堂鬧劇,最后又不得不給秦鐘磕頭道歉平息此事,可謂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金榮是賈府私塾中蹭學上的關系戶之一,背景不強、關系也不硬。他的姑姑是璜大奶奶,是賈氏同族的一個破落戶,“守著些小的產業(yè),又時常到寧榮二府里去請請安,又會奉承鳳姐兒并尤氏,所以鳳姐兒尤氏也時常資助資助他,方能如此度日”。   通過破落戶姑姑而得來的珍貴學習機會,金榮并未珍惜,在學堂里貪慕虛榮,成了薛蟠的“契弟”。不求上進的他,如果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怎會在意誰與誰關系好、誰與誰偷偷出去說了悄悄話,更不會引起學堂里的鬧劇。   金榮是生長在單親家庭之中,父親早亡,母親獨自拉扯其生活。他平時在學堂中的不爭氣表現(xiàn)、他在鬧學堂中莽撞與懦弱,與他的母親有直接的關系。   當金榮在學堂鬧劇中,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之后,其母金寡婦的一番說辭,明顯地暴露出她在引導教育金榮中的偏離和錯誤。   金寡婦覺得金榮去上學后,最令她滿意的是“茶也是現(xiàn)成的,飯也是現(xiàn)成的,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而省下的開銷,是被安排滿足金榮“愛穿件鮮明衣服”的追求物質享受的需求,而非用于筆墨紙硯書籍的學習和精神的需求。   這樣的生活目標設置和教育引導,怎能培養(yǎng)出志向遠大的孩子,難怪金榮在私塾中不是專注于學習,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誰和誰擠眉弄眼的無聊之事上。   更匪夷所思的是,金寡婦把兒子成為薛蟠的“契弟”,一年能有三四十兩的銀子作為榮幸。   所謂的“契弟”,也就是同性戀對象,是一個非常不光彩的稱呼。這樣三觀不正的母親怎會教出積極上進的兒子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觀端正的父母給孩子灌輸?shù)氖钦芰浚⒆友孕信e止、待人接物才能走上正確的軌道;反之,父母的三觀不正,孩子很容易就會走上邪路。   老來得子的父親與退縮回避的少爺——老來子秦鐘   秦鐘是寧國府賈蓉之妻秦可卿的弟弟,當然兩人是異父異母,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只是倫常關系上的姐弟,但是二人關系和好。   秦鐘之母早喪,是父親秦業(yè)獨自一人拉扯著秦鐘長大。二人在書中出現(xiàn)時,父親秦業(yè)已是年近古稀之齡,而兒子秦鐘僅到了束發(fā)之年。同樣的年齡差距如賈母和寶玉,二人卻是祖孫關系,而秦業(yè)和秦鐘卻是父子關系,秦鐘是秦業(yè)的老來子。   在與金榮發(fā)生口角,還被打破了頭之后,秦鐘是流著淚、委屈巴巴地嘟囔著:“有金榮,我是不在這里念書的”。   他的應對危機和麻煩的方式是逃避,離開這個讓他感到不舒服的環(huán)境,而不是去竭力的反抗和回擊。   顯然,他的后臺雖然比不上正經的主兒寶玉,卻是寧府正經少奶奶的弟弟,怎么都比金榮那破落戶姑姑強幾百倍了。他為什么選擇逃避呢?我們且從他“老來子”的身份談起。   自古以來,老來得子都被視為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父母對這個遲來的孩子會傾注了無限多的呵護和疼惜。何況在秦鐘之前,秦業(yè)因為無兒無女曾向養(yǎng)生堂抱養(yǎng)了一雙兒女,兒子卻不幸夭亡了。之后,秦業(yè)五十多歲才得了秦鐘一根獨苗,更是愛如珍寶的。   得了秦鐘之后,秦鐘的母親又去世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年邁的秦業(yè)獨自拉扯著獨苗兒子度日,所以秦業(yè)對秦鐘的寵有多了一層單親家庭的補償之愛。   愛之愈深, 護之愈切,被過度保護的秦鐘生的像女孩一樣靦腆膽小,羞羞怯怯的,遇到傷害,無力反抗,只有退縮。   當下,像秦鐘一樣在無菌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多,他們對復雜社會的免疫力很低,缺少生活的歷練,經不起風雨吹打,遇到問題是束手無策,只會退縮到覺得安全的環(huán)境中去。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在職場、戀愛、婚姻等方面肯定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非常值得警示。   事事包辦的家庭與遇事找“媽”的公子——媽寶男賈寶玉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有些人一落生,嘴里就含著金鑰匙,一生一世都用不著為衣食奔波,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賈寶玉可是銜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美玉出生的,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寶玉比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投胎的技術還要高一個檔次,他是生在蜜罐里,長在福窩里。祖母、母親對他無比疼愛,真格兒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吃穿住行有人伺候、困難麻煩有人解決。   在好朋友秦鐘與金榮發(fā)生矛盾的時候,首先是他的小廝來助威救場,眼、   看場面失控,秦鐘受了皮肉之傷,他的第一反應是:“李貴,收書!拉馬來,我去回太爺去!”   遇到這樣的突發(fā)的狀況,習慣了一切被包辦的寶玉,第一反應就是找“媽”,當然這個“媽”的含義是泛指,就是習慣去找依靠,而不是自己想辦法、找出路。   就如當下那些被寵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一樣,上了大學還不會洗衣服,要把臟衣服每月打包快遞回家,讓媽媽洗。   據(jù)國家郵政相關負責人爆料:由于快遞業(yè)務的便捷,眼下,高校學生把積攢的臟衣服寄洗,再通過快遞寄回來,成了郵政的一種新業(yè)務。   這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和唏噓不已的怪像。   遇事找“媽”,“媽”卻不能陪你一輩子。缺乏獨立自主、缺少生活技能的人是無法適應當前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的社會。獨立自主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養(yǎng)和鍛煉。父母應該從小為孩子上好“自立自強課”,不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遇事找“媽”的無用之人。   迂腐的祖父與蠢笨的孫子——隔代撫養(yǎng)的賈瑞   賈瑞在這場學堂鬧劇中的身份是代課老師。他是正式教師賈代儒的孫子,面對這樣課堂突發(fā)事件,賈瑞面臨的客觀情勢是“我吆喝著都不聽”,主觀心理是“也怕鬧大了,自己也不干凈”,不得不軟硬兼施讓事件的挑起者金榮磕頭道歉收場。   賈瑞作為代課老師,為什么制止調停學生糾紛不靈呢?因為他“最是個圖便宜沒行止的人”。   為什么他覺得“自己也不干凈”呢?因為他“每在學中以公報私,勒索子弟們請他,后又附助著薛蟠圖些銀錢酒肉,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己不正何以正人,所以眾頑童對他的話語聽而不聞。   作為老儒的孫子,應該是長期受到詩書的熏陶,為何是個圖便宜沒行止的人呢?這樣從賈瑞的成長歷程來看。   賈瑞從小父母早亡,由爺爺賈代儒撫養(yǎng)長大,也就是現(xiàn)代所說的隔代撫養(yǎng)。迂腐的賈代儒對賈瑞的隔代撫養(yǎng)教育中,無比的呆板、一味的嚴苛。   賈代儒“不許賈瑞多走一步”,社會交往被嚴格限制,造成見識淺薄,社會經驗不足的他,才敢拿雞蛋碰石頭地去騷擾鳳姐。   賈代儒“素日教訓最嚴”,生怕賈瑞在外吃酒賭錢,有誤學業(yè)”,再加上家庭經濟拮據(jù),賈瑞更是囊中羞澀,才會依附于薛蟠,圖些銀錢,在眾同學面前心虛氣短。   這樣隔代撫養(yǎng)在現(xiàn)代社會已經成了一個普遍的、不容忽視的問題。隔代撫養(yǎng)給予孩子的是最多的“養(yǎng)”、最少“教”。   “養(yǎng)”只是滿足了孩子作為生物個體身體成長的物質需要,而“教”是滿足孩子作為高級動物——人的心智和精神的引導和滋養(yǎng)。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只“養(yǎng)”不“教”,或是不科學的施“教”,使得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和精神發(fā)育不能同步,出現(xiàn)“只長個子不長心眼”的現(xiàn)象,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畸形,影響其健康成長特別是心理的健康成長。   當然,像賈瑞這樣的情況是不得不隔代撫養(yǎng)。現(xiàn)代那些只生不養(yǎng),以為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當甩手掌柜的父母要警醒了,沒有辛勤的澆灌,哪來的碩果滿枝。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