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贈質上人》:逢人不說人間事, 便是人間無事人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贈質上人 ??? 杜荀鶴 ??? 枿坐云游出世塵, 兼無瓶缽可隨身。 ??? 逢人不說人間事, 便是人間無事人。 ??? 作者簡介: ??? 杜荀鶴(約846—約906),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屬安徽省石臺)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閑居。曾以詩頌朱溫,后朱溫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學士,知制誥,故入《梁書》 (按應作《五代史記》;《梁書》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 他以“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自期,故而對晚唐的混亂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頗多反映,如山中寡婦的避征無門,《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寶,亂殺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墳;《再經胡城縣》中酷吏的殘忍,縣民的含冤,都是這以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其詩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體詩,但也失之淺率,不甚耐讀。他自稱【苦吟】,從技巧上說,未必如此。《滄浪詩話》將他列為一體,翁方綱不以為然,在《石洲詩話》中說:【咸通十哲,概乏風骨……杜荀鶴至令嚴滄浪目為一體,亦殊淺易。】《苕溪漁隱叢話》引《幕府燕閑錄》,也謂鄙俚淺俗,惟宮詞為唐第一。 ??? 詩歌賞析: ??? 《贈質上人》是一首贈送給叫做“質”的和尚的詩。上人,是對高僧的敬稱。 ??? 既然是送給僧人的詩歌,那么自然要說與佛事相關的話,所以開頭便干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塵”。枿(niè聶)坐,猶言枯坐。這句是說質上人有時打坐參禪,有時云游四方,行蹤無定,頗有超塵出世之概。這是寫質上人的形象。詩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畫了他的不同凡俗。 ??? 第二句進一步寫質上人的形象。瓶缽,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飯不可少的用具。可是質上人連應該隨身攜帶的一瓶一缽也沒有。這就更突出了質上人超出塵世的性格,成了飄飄然來去無牽掛的大閑人了。 ??? 第三、四句,“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這是從質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畫他的形象。他不說一句有關人世間的話。所謂“世緣終淺道緣深”(蘇東坡語),在這位質上人身上表現得相當徹底,他完全游離于塵世之外。 ??? 詩人對質上人的最無牽掛和最清閑表示了由衷的贊賞,而于贊語之中卻含有弦外之音,寓有感慨人生的意味。杜荀鶴所生活的正是晚唐戰亂不止、民生凋弊的多事之秋。作為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詩人,面對這樣的現實,怎么能緘口不語呢?他雖曾贊羨“萬般不及僧無事,共水將山過一生”(《題道林寺》)的生活,但無論怎樣也不能象質上人那樣口不言一句人間事。所以“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既有對質上人的稱贊和羨慕,也有詩人自己復雜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義雖然淺近,而詩人的感慨良深。 ??? 《遯齋閑覽》中說:“唐人詩中用俗語者,惟杜荀鶴、羅隱為多。”這里說出了杜荀鶴的詩在語言上的特點。這個特點表現在他的近體詩上尤為突出,即通俗淺近,明白曉暢。所以人們說他是把嚴于格律的近體詩通俗化了。正因為這樣,他的許多詩句便在長期流傳中成了人們口頭的熟語。《贈質上人》也是這樣。(張秉戍)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