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黃河》賞析: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黃河   羅隱   莫把阿膠向此傾, 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 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 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后知誰在? 何必勞君報太平!   作者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的一位道家學者,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羅隱的思想屬于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賞析:   這首《黃河》,不是真要賦詠黃河,而是借事寓意,抨擊和譏諷唐代的科舉制度。   一開頭,作者就用黃河無法澄清作比喻,暗示當時的科舉考試的虛偽性,揭露官場正和黃河一樣混濁,即使把用來澄清濁水的阿膠都傾進去,也無濟于事。接著又用“天意難明”四字,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   下面兩句,作者進一步描畫科舉場中的黑暗。李白詩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句。黃河古來又有九曲之稱,如劉禹錫《浪淘沙》詞:“九曲黃河萬里沙”。詩人巧妙地把這兩層意思聯系起來,馳騁想象,寫道:“解通銀漢應須曲”。表面上是說黃河所以能夠通到天上去,是因為它河道曲折。可是“銀漢”在古人詩詞又常用來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這句的真實意思是說,能夠通到皇帝身邊去的(指通過科舉考試取得高官顯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當的手段。唐代科舉考試,特別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學問,而是看士子有沒有投靠巴結當權人物的本領,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敗的。   古人誤以為黃河發源于昆侖山,所以作者說它“才出昆侖便不清”。這也是有寓意的。“昆侖”同“銀漢”一樣,是指朝廷豪門貴族甚至當朝皇帝。因為那些被提拔薦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與貴族、大臣私下里勾結,一出手就不干不凈,正如黃河在發源地就已經混濁了一樣。   五、六兩句,包含了兩個典故。第五句是指漢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時的誓詞,誓詞里說:“使河如帶,泰山若礪。”翻譯出來就是:要到黃河象衣帶那么狹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樣平坦,你們的爵位才會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說的是漢代張騫奉命探尋黃河源頭。據說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覺到了一個地方,看見有個女子正在織布,旁邊又有個放牛的男子。張騫后來回到西蜀,拿這事請教善于占卜的嚴君平。君平說,你已經到了天上牛郎織女兩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這兩個典故,同樣也有寓意。上句是說,自從漢高祖大封功臣以來(恰巧,唐代開國皇帝也叫“高祖”),貴族們就世代簪纓,富貴不絕,霸占著朝廷爵祿,好象真要等到黃河細小得象衣帶時才肯放手。下句又說,封建貴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學屬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極的周圍。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們既然占據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試求官的人),只要經他們的援引,自然飄飄直上,不須費力了。   由此可見,詩人雖然句句明寫黃河,卻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罵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貼切。這和羅隱十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的痛苦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傳說“黃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為大瑞”(見王嘉《拾遺記·高辛》),所以詩人說,三千年(應是一千年)黃河才澄清一次,誰還能夠等得著呢?于是筆鋒一轉,不無揶揄地說:既然如此,就不勞駕您預告這種好消息了!換句話說,黃河很難澄清,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同樣也是改變不了的。這是對唐王朝表示絕望的話。此后,羅隱果真回到家鄉杭州,在錢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長安考試了。   這首詩藝術上值得稱道的有兩點:第一,詩人拿黃河來諷喻科舉制度,這構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緊扣黃河,而又句句別有所指,手法也頗為高明。詩人對唐王朝科舉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詩中語氣激烈,曾有人說它是“失之大怒,其詞躁”(見劉鐵冷《作詩百法》),即不夠“溫柔敦厚”。這是沒有理解羅隱當時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論”。(劉逸生)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