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燒腦又有趣的一首詩,寫盡男女相思之情

作者:楊雨來源:詩文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1-10-14
中國人愛寫詩,也愛讀詩。長期讀詩的人,不鳴則已,一開口就讓人驚艷。長期讀詩的人,讓人久處不厭,閑談不煩。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nèi)f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   新添聲楊柳枝   溫庭筠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如果有人問我,最愿意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我對朋友的要求可能標準有點高,但我想我的答案應(yīng)該會讓很多人表示贊同吧。我最愿意和“三有”的人做朋友,哪“三有”呢?有情、有義、有趣!   有情有義很好理解,是交朋友的基本標準,而有趣,可能就是比較高的要求了,一個有情有義還有趣的朋友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一句話不是挺流行的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那么有趣的靈魂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呢?我當然也有我的答案。不過今天,我想先從一首詞開始,來和你分享古代那些有趣的詩人朋友們。晚唐詞人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我為什么說從這首詞中能夠看出溫庭筠是一個有趣的人,這首詞又是一首有趣的詞呢?   先別忙著追問答案,我們先從字面上把這首詞稍微解釋一下。詞的主題很好理解,因為有兩個關(guān)鍵字你一定聽懂了,一個是“紅豆”,一個是“相思”:“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唐代詩人王維寫過一首著名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紅豆就是愛情和相思的代名詞,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所以這首詞的主題就是用紅豆來表達相思之情。   主題雖然明確了,但這首詞并不那么容易讀懂。就比如這一句吧:“玲瓏骰子安紅豆”,為什么要把紅豆安在骰子上呢?骰子是什么我們都知道,就是賭博的一種工具。打麻將的時候要用到它,在酒吧里也經(jīng)常會用來作為賭酒的游戲工具。單看“玲瓏骰子安紅豆”這一句,我們是沒辦法讀懂溫庭筠的用心的,不知道他為什么要把骰子和紅豆相提并論,因為這兩樣?xùn)|西平時看著實在沒有任何共同點。但是我們再仔細回憶一下對骰子的印象吧?見過的人應(yīng)該都記得,骰子的表面一般是白色的,面上刻的點一般是用紅色居多,所以“玲瓏骰子安紅豆”其實是把骰子上的紅點比作了紅豆,而玲瓏指的是骰子那種晶瑩明亮的質(zhì)地。   可是,即便那些紅點跟紅豆的顏色相似,也不能證明骰子跟紅豆有任何相似性啊?這就要說到溫庭筠的有趣之處了,因為這首詞其實處處都在用隱語的形式跟我們猜謎語呢。“玲瓏骰子安紅豆”必須和下一句“入骨相思知不知”聯(lián)系起來讀,才能夠讀懂詞人用心良苦的安排。   我們在看,“骰子”的骰這個字是什么偏旁?偏旁是骨頭的“骨”,這說明古代的骰子往往使用骨頭做的,紅色的點深深地嵌入骨頭做的骰子,來比喻入骨的相思。你說這樣的比喻絕妙不絕妙?   沿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的前兩句:“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我們就知道了,原來這首詞處處都是謎語、處處都是隱語、處處都是一語雙關(guān)啊!   第一句“井底點燈深燭伊”。為什么要把燈一直點到井底下去呢?哈,這句詞好玩極了,我們得把它當成一句歇后語拆開來理解,歇后語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謎面是“井底點燈”,那么后半部分的謎底是什么呢?是“深燭伊”,這個蠟燭的燭諧音“囑咐”的“囑”,“伊”就是他的意思了。“深囑伊”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深深地再三叮囑他。   不知道你聽明白了沒有呢?其實像這樣用諧音來編歇后語的方式,我們平時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遇到的,比如說,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所以井底點燈——深燭(囑)伊就是諧音式的歇后語。將蠟燭放到井底去——深深地叮囑她。   那第二句肯定就該是叮囑的具體內(nèi)容了吧?的確,你猜對了。第二句是“共郎長行莫圍棋”。這一句同樣可以拆分成一句歇后語的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謎面——共郎長行。“長行”是古代棋盤游戲的一種,也叫雙陸。我沒玩過,但是我查了一下,大概的玩法是先擲骰子,棋子的移動以骰子的點數(shù)為準,第一位把所有棋子都移出棋盤的就是勝利的那一方。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游戲是曹操的兒子曹植發(fā)明的。   長行的本義是一種棋局——長行局,可是“長行”從字面上又可以引申出遠走高飛的意思,因此“共郎長行”翻譯過來便是我要和郎君你一起遠走高飛,不離不棄啊。   共郎長行是歇后語的謎面,謎底則是后面的“莫圍棋”,這里的“圍棋”也是諧音,諧什么呢?諧的是“違期”,違反的違,意思就是錯過約定的日期。所以這一句“共郎長行莫圍棋”連起來翻譯就是,我要和你一起遠走高飛,千萬莫要錯過了約定的時間啊!   說實話,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詞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腦子簡直不夠用,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詞28個字,可是我都快被他一個接一個的謎語給繞暈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再把這首詞連起來重新讀一遍: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第一句“井底點燈深燭伊”就以女子的口吻領(lǐng)起整首詞情節(jié)的推進,后面三句都是女子囑咐的內(nèi)容,而且詞面全部采用下棋游戲的術(shù)語,“長行局”、“圍棋”、“骰子”,但這些游戲術(shù)語通過諧音的方式,一語雙關(guān)地引出女子對男子生死相許的愛與刻骨銘心的相思。   怎么樣?你是不是覺得這位詞人溫庭筠真是匠心獨具呢?我們通常讀到的相思詞似乎都是悲悲切切、纏纏綿綿的,像李白的《長相思》:“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即便溫庭筠自己,其實也是很擅長寫那些纏綿悱惻的相思詞的,例如他的《夢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可是這首《新添聲楊柳枝》卻一反常態(tài),非但沒有悲悲切切的情調(diào),反而還讓我們在猜謎語之余會心一笑。也許,你忍不住要問了,難道溫庭筠寫這首詞真的只是游戲之作嗎?   我只能老實回答說:它的確就是游戲之作。其實這是溫庭筠和他的一位好朋友在酒席上行酒令時填的詞。唐代的酒令藝術(shù)是非常發(fā)達的,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唐宋詞的產(chǎn)生,和唐代酒令藝術(shù)的繁榮有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溫庭筠的這首《新添聲楊柳枝》就是在行酒令的時候,和另外一位詞人比賽的作品。那位詞人叫做裴諴,據(jù)記載啊,裴諴這個人的特點就是:“足情調(diào)、善談諧。”意思是他很有情調(diào),說話很幽默很風(fēng)趣。跟古人比起來,當代人的酒局有時候是挺乏味的,要不就是不找邊際地互相吹捧一番,要不就是狠狠地斗酒非得灌醉幾個人才算罷休。真像古人那樣吟個詩、行個酒令的酒局還真的很少見,不是當代人不愛玩,實在是當代人玩不了那么高雅。如果你看過《紅樓夢》,一定會記得,《紅樓夢》里的公子小姐們聚會是一定要行酒令的,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連鴛鴦、襲人這樣沒讀過書的丫鬟都能夠說上幾句詩詞曲賦,就更不要說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這些多才多藝的詩人了。   就是在一次酒席上,裴諴和溫庭筠來來回回寫了好幾首《新添聲楊柳枝》,兩個人較著勁兒看誰寫得更快更好、在場的歌女更愛唱誰的詞呢。舉個例子吧,裴諴有一首《新添聲楊柳枝》是這樣寫的: 獨房蓮子沒人看,偷折蓮時命也拚。 若有所由來借問,但道偷蓮是下官。   裴諴也是用到了諧音和一語雙關(guān),用“蓮子”的“蓮”諧音“憐愛”的“憐”,用“獨房蓮子”代指獨居的女子,“偷蓮”暗喻“偷情”。說實話,如果當時我也在場并且要我做裁判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判溫庭筠勝出,因為雖然都是游戲競賽之作,裴諴的詞實在有些低俗,顯然溫庭筠的詞要高雅、高明得多。在這次行酒令的過程當中,溫庭筠的另外一首《新添聲楊柳枝》后來也成為了經(jīng)典名作,詞是這樣寫的: 一尺深紅勝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   這首詞同樣運用了諧音,一尺深紅指的是荷花,曲塵是指酒曲上生的菌,顏色淡黃,這里使用曲塵來代指柳葉。“一尺深紅勝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說的是柳枝柳葉是舊物,不如荷花的新艷。桃核是有兩半合起來的,所以叫“合歡桃核”,而“里許元來別有人”的“人”和桃仁的“仁”諧音,暗喻對方心中已經(jīng)另有意中人啦。“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這真是讓人無比遺憾和痛苦的事兒,原本以為兩個人心心相印,就像桃核的兩半一樣天衣無縫地緊緊貼合在一起,沒想到桃核里面居然還有核仁,沒想到他心里早就有了別人啦。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這兩句用桃核的形狀,來表達失戀的遺憾,真是絕妙的比喻。正是因為這兩句實在是太傳神了,后來宋代的大詩人黃庭堅還忍不住東施效顰一下,將這兩句進行了改寫,改成這個樣子:“你有我,我無你,分似合歡桃核,真堪人恨,心兒里有兩個人人。”說實話,黃庭堅也是一個大才子,但他這幾句詞改得實在是蹩腳得很,太俗太赤裸裸,比起溫庭筠的含蓄來,簡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兩首《新添聲楊柳枝》講到這里,我們對溫庭筠的幽默和才華應(yīng)該是有所領(lǐng)略了,也許我們還情不自禁會想象當年的酒宴上,才子們爭先恐后地行酒令、填新詞,樂手歌女們即席演唱的盛況,是不是有那么一點點憧憬呢?   其實,古代有很多的文人都善于用風(fēng)趣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調(diào)節(jié)聚會中的尷尬氣氛,成為生活中一劑快樂的調(diào)味品,甚至是詼諧幽默地化解人際交往中的危機和風(fēng)險。   雖然這一類詼諧風(fēng)趣的詞,我們平時讀的可能不是很多,但其實詞本來就是休閑娛樂的產(chǎn)物。我還舉一個例子,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紅樓夢》里薛寶釵填了一闋描寫柳絮的《臨江仙》詞,最后兩句是這樣寫的:“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兩句將原本顯得輕薄的柳絮,一下子就寫出了豪情壯志的味道。   但其實呢,“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樣的豪邁并不是薛寶釵的原創(chuàng),她也是向一位北宋詞人學(xué)來的,這位詞人叫做侯蒙,侯蒙是北宋詞壇的著名丑星,長得丑不說,幾次參加科考都名落孫山。于是就有不懷好意的人嘲笑侯蒙,居然把侯蒙的丑相畫在風(fēng)箏上,風(fēng)箏一飛,多少人仰頭看著,指指點點笑話侯蒙的丑。可是侯蒙看見以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干脆添油加醋,狠狠地自嘲一番,并且當場填詞一首,說是“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fēng)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表面上,這就是典型的“自黑”啊,“當風(fēng)輕借力,一舉入高空”就是薛寶釵“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原始出處。而且在詞的最后幾句,侯蒙還非常機智地翻出了“正能量”:“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嘿,你們這些人還真別嘲笑我長得丑,結(jié)果還不是我飛得最高,你們還只能留在平地上,眼巴巴地仰望我展翅高飛呢。果然,就在這一年,侯蒙考中了進士,后來還做到了戶部尚書、中書侍郎,相當于國務(wù)院副總理的級別了。   順帶說一句,溫庭筠也像侯蒙一樣,是個著名的“丑星”,他甚至因為自己的丑還被別人安了一個外號叫做“溫鐘馗”。鐘馗是傳說中能捉鬼的神,自己長得也和鬼一樣丑。   可是,溫庭筠并沒有因為自己的丑和別人的嘲笑,就放棄對自己才華和學(xué)養(yǎng)的修煉。溫庭筠從青年時代就以才思敏捷、才情綺麗著稱,辭章律賦擅名一時,與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并稱“溫李”。溫庭筠的才華高到什么程度呢?舉個例子來說吧,別人參加科舉考試都是聚精會神,絞盡腦汁要寫好詩賦文章,可溫庭筠呢,在考場上瀟灑得很。他還有一個外號叫“溫八叉”,每次考試,押官韻作賦,叉八次手一篇律賦就洋洋灑灑寫成了,所以別人就叫他“溫八叉”。唐代考試中的律賦要求很嚴格,“每篇限以八韻而成,要在音律諧協(xié)、對偶精準為工”,可這種難度對溫庭筠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他自己考試顯得輕輕松松還不算,他還有工夫有余力幫別的考生當免費“槍手”, “多為鄰鋪假手,日救數(shù)人”,一天可以幫鄰鋪的好幾個考生答題。為啥別人憋一天憋不出來,溫庭筠卻可以一天幫好幾個人寫呢?就是因為他才情高嗎!   這樣看來,才華真正是幽默的底色啊!真正有才的人,開起玩笑來才不會淪為粗鄙惡俗。 就像蘇軾說的那樣,對于聰明的人來說,嬉笑怒罵都可以寫成好文章。美學(xué)家朱光潛先生提到詼諧有趣的時候也這樣說過:“‘諧’雅俗共賞。……在一個集會中,大家正襟危坐時,每個人都有儼然不可侵犯的樣子,彼此中間無形中有一層隔閡。但是到了諧趣發(fā)動時,這一層隔閡便渙然冰釋……”   其實啊,在我對朋友的“三有”標準“有情有義有趣”中,“有情有義”可能更多地是體現(xiàn)在當你需要朋友幫助的時候,而“有趣”則貫穿在我們?nèi)穗H交往的全部過程當中。   好了,讓我們再回過頭來品讀一下溫庭筠這首不失幽默和優(yōu)雅的《新添聲楊柳枝》吧: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相思是一種病,而幽默就是治病的良藥。那么,你愿意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并且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嗎?
標簽:
猜你喜歡
史上燒腦又有趣的一首詩,寫盡男女相思之情

楊雨

相思是一種病,而幽默就是治病的良藥。那么,你愿意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并且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