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戎昱《桂州臘夜》詩歌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桂州臘夜   戎昱   坐到三更盡, 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 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 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 辛苦向天涯。   注釋:  ?。?)賒:遙遠。  ?。?)傍:靠。這里指雪花飄落。  ?。?)角:號角。   漏:漏壺。古代計時器,銅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標志以計時間。簡稱"漏".   (4)驃(piào)騎:飛騎,也用作古代將軍的名號。這里指作者的主帥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kuí)。   創作背景:   戎昱在唐代宗的時候,先后在荊南衛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職,后來宦游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的幕賓。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離鄉萬里,臘夜懷鄉思歸之情。尾聯與首聯呼應,點出離家萬里,歲暮不歸的原因。   賞析:   《桂州臘夜》是唐代詩人戎昱作的五言律詩。這首詩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歲暮寫的,抒發臘夜懷鄉思歸之情。   戎昱在廣德至大歷年間,先后在荊南衛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職,大歷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的幕賓。此詩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歲暮寫的,抒發臘夜懷鄉思歸之情。   開頭兩句寫除夕守歲,直坐到三更已盡。這是在離鄉萬里,思歸無計的處境中獨坐到半夜的。一個"盡"字,一個"賒"字,對照寫出了鄉思的綿長,故鄉的遙遠。一個"仍"字,又露透出不得已而滯留他鄉的凄涼心境。   三四兩句寫三更以后詩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穩,進入了一種時夢時醒的蒙眬境地。前句說醒,后句說睡。"雪聲偏傍竹",雪飄落在竹林上,借著風傳進一陣陣颯颯的聲響,在不能成眠的人聽來,就特別感到孤方凄清。這把南寂寒夜的環境氣氛渲染得很足。那個"偏"字,更細致地刻畫出愁人對這種聲響所特有的心靈感受,似有怨惱而又無可奈何。"寒夢不離家",在斷斷續續的夢中,總是夢到家里的情景。在"夢"之前冠一"寒"字,不僅說明是寒夜做的夢,而且反映了詩人心理上的"寒",就使"夢"帶上了悄愴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敘時斷時續的夢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時的情形。"曉角分殘漏".寫所聞。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殘漏指夜將殘盡時的更鼓聲。天亮后號角一響,更鼓聲歇,表明長夜過去,清晨來臨。"分",是以聽覺上的不同,反映時間上的劃分,透露了詩人夢斷以后聞角聲以前,一直眼睜睜地躺在床上耳聞更聲,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燈落碎花"寫所見,青燈照壁,詩人長時間地望著那盞孤零零的昏暗油燈掉落著斷碎的燈花。"孤"字既表現了詩人環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觀感受上的寂寞。此聯通過一聞一見,把作者的鄉思表現得含而不露,情在詞外。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聯和首聯相呼應,點出離家萬里,歲暮不歸的原因,收結全詩。驃騎,是驃騎將軍的簡稱,漢代名將霍去病曾官至驃騎將軍,此處借指戎昱的主帥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這首詩寫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夢、由夢至醒的過程,對詩中所表現的鄉愁并沒有說破,可是不點自明。特別是中間兩聯,以渲染環境氣氛,來襯托詩人的心境,藝術效果很強。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響,回歸故里的斷續寒夢,清曉號角的悲涼聲音,以及昏黃孤燈的斷碎余燼,都暗示出主人公長夜難眠、悲涼落寞、為思鄉情懷所困的情景,表現了此詩含蓄雋永、深情綿邈的藝術風格。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