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1-10-14
題報恩寺上方 ??? 方干 ??? 來來先上上方看, 眼界無窮世界寬。 ??? 巖溜噴空晴似雨, 林蘿礙日夏多寒。 ??? 眾山迢遞皆相疊, 一路高低不記盤。 ??? 清峭關心惜歸去, 他時夢到亦難判。 ??? 賞析: ??? 為寺院題詩,卻不從寺院本身著筆,只是盡情描寫山林美景和奇趣,抒發(fā)對眼前風光的留戀和贊嘆,自然把讀者引入一個“清峭”深邃的意境。 ??? 詩人一開始就坦露自己驚喜的心情和寬廣的胸懷。“來來先上上方看,眼界無窮世界寬。”他站在寺院的上方,好象在召喚后來的游人:來啊,來啊,請先到山林的頂峰來吧!這里你盡可以擴展視野,放眼看這世界是多么寬闊廣大!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詩人興致勃勃,意氣飛揚。“來來”、“先上”,語言通俗,帶有鮮明強烈的感情色彩。 ??? 接著,詩人擷取了四個最具美感的鏡頭──懸?guī)r飛瀑,林蘿綠蔭,迢遞群峰,盤旋山道,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報恩寺上方的無限風光。 ??? 先寫巖上瀑布的動態(tài):“巖溜噴空晴似雨”。巖上的飛泉懸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濺,化為一片迷蒙的云煙,裊裊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掛起一幅白色的雨簾。“噴空”,狀水勢之大,飛瀉之急,遣詞有力,把巖溜寫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縹緲,分外清幽秾麗,給人們多少神思異想。 ??? 接著寫林蘿的靜態(tài):“林蘿礙日夏多寒”。林間的藤蘿,纏樹繞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濃密的樹蔭。置身其間,一陣陣爽人的涼意,沁肌侵骨。哪里還有什么盛夏的炎威,溽暑的煩惱! ??? 再寫眾山的遠姿:“眾山迢遞皆相疊”。步出林蔭,縱目瞭望,遙遠的群山,重巒疊嶂,點點峰尖,如碧海浪涌。這是一幅立體感很強的畫圖,令人游目騁懷,開拓心胸。只有居高臨下,放眼天邊,才能把群山寫得這樣形神俱活,氣勢磅礴。 ??? 然后寫山道的由近而遠:“一路高低不記盤”。登臨高處,回顧來時走過的山間盤旋小路,綿延起伏,曲折回環(huán)。“卻顧所來徑”,又引起多少的遐想。剛才上山時,只覺得左繞右轉(zhuǎn),上下攀緣,奇趣無窮,再也記不清經(jīng)過了多少次的盤旋,才登臨到這個群山的絕頂。這一句回首總括了山路的艱險,景色的蒼茫渺遠。 ??? 最后,詩人深情地寫道:“清峭關心惜歸去,他時夢到亦難判。”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縈繞著詩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歸去了,真有些留戀難舍。“清峭”一詞,總括前二聯(lián)的景物:“清”,指“巖溜”、“林蘿”;“峭”,指“眾山”、“一路”,用詞貼切不移。今日一別,何時還能重游呢?將來在夢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難舍難分呀!全詩在無限的依戀中結(jié)束,讀者卻久久沉浸在一種留連忘返、情難自已的況味之中。 ??? 這首詩情景交融,妙合無垠。那情是觸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緣情而生,景中含情。題寺詩卻以情景取勝,又很少有所謂佛家禪味,足見詩人寬廣的胸次、深細的體察和靈活多變的筆致。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lián)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lián),今天小編總結(jié)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