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李世民《賜房玄齡》詩歌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賜房玄齡
??? 李世民
??? 太液仙舟迥,
??? 西園引上才。
??? 未曉征車度,
??? 雞鳴關早開。
??? 作者簡介:
???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李淵次子,公元六二六-六四九年在位。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發展科舉制度,較能任賢納諫,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其開明的文化政策和自己提倡并從事詩歌創作,對唐詩的繁榮有積極影響。《全唐詩》存詩一卷。
??? 注釋:
??? ①房玄齡(579-648):齊州臨淄(今屬山東)人。與魏徵、杜如晦等同為唐太宗重要助手。任宰相十五年,求賢若渴,量才任用,史稱賢相。
??? ②“太液”句:漢、唐京城皆有大液池,象蓬萊仙境,故稱池中舟為“仙舟”。 迥(音窘):遠。
??? ③引:《全唐詩》作“隱”,與下兩句不貫,據《萬首唐人絕句》改。
??? ④“雞鳴”句:函谷關雞鳴開關放行,見《史記·孟嘗君傳》。
??? 評析:
??? 此詩的主旨,是頌揚、勉勵房玄齡為國求賢。首句從反面落墨,用一“迥”字,表明房玄齡與“大液仙舟”距離甚遠,其無暇游樂、無意求仙之意已見于言外。次句從正面著筆,點明他止忙于“引上才”,而“仙舟”之所以“迥”,也由此得到解釋。三、四兩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筆墨寫“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唐王朝的京城長安四面都有“關”。如果閉關拒才,誰能進來?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曉,不遠千里而來的英雄豪杰已經驅車入關,向長安進發。這因為:雄雞初唱,關門就早已為他們打開;而賢明的宰相,正在“西同”忙于援引他們呢!四句詩,寫得興會淋漓,其求賢望治之意,溢于言表。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記·孟嘗君傳》函谷關雞鳴始開的典故,但其中的“關”并不限于函谷關。從泛指的、象征的意義上理解,會從更深的層次上把握全詩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