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詩深度賞析

作者: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寶塔詩簡介


寶塔詩定義

關于寶塔詩,雜體詩的一種,是一種摹狀而吟、風格獨特的詩體。顧名思義,它形如寶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如此排列下來,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為詩題,又為詩韻。寶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一韻,很有規律。后來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寶塔詩簡介

寶塔詩從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數,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疊成兩句為一韻。直至從一至七字,對仗工整,讀起來瑯瑯上口,聲韻和諧,節奏明快,有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之感。像這樣字數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詩橫寫,外形就像古代的寶塔一樣,底寬上尖,中間逐層收縮像等腰三角形。


寶塔詩起源

寶塔詩最早的雛形始見于隋朝,隋·釋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詩》為證。其中從一言至七言的,又稱為“一七體”詩,如是寶塔詞則稱《一七令》(詞牌)。這種“一七體”詩(有的從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題又押韻,指物為題,以題為韻,一韻到底。詩人或狀物賦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對。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題目,又是音韻,同時也規定了全詩描寫的對象和范圍。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復。其他六對,都是隔句押韻。這種“一七體”詩的特點是扣題緊湊,對仗工整,形成詩歌獨有結構美。讀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無窮。

寶塔詩特點

寶塔詩的詩歌形式美,對后世新詩的發展影響極大。如現代文學史記載,像胡適、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在創作新詩時采用過像寶塔、階梯等詩行排列的形式,顯得新穎別致。聞一多先生曾提出關于詩歌的“三美”理論,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其中,“音樂美”強調詩的律動,“繪畫美”強調詩的意境,“建筑美”強調詩的形式。這是值得推廣和遵循的。就拿寶塔詩來說,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不同場合的確發揮了無比的藝術魅力,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詩歌樣式。

寶塔詩分類

寶塔詩按形狀分可分為單寶塔詩、雙寶塔詩和變形寶塔詩。從讀法上分,人們把從上依次讀到下的稱寶塔詩,把交織讀、倒讀、回文讀或迂回讀的各自另起了名字,如火焰體詩、飛雁體詩歌(晴空展翅飛雁文詩)、疊翠詩等。


標簽:
猜你喜歡
《出塞(其一)》王昌齡唐詩鑒賞

《出塞(其一)》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作品介紹】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唐詩鑒賞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原文】從軍行七首⑴ 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

《從軍行七首(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

《從軍行七首(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原文】從軍行七首⑴ 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⑸,總是關山舊別情⑹。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