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雁已侵池籞宿,宮鴉猶戀女墻啼:韓偓《故都》翻譯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故都 ??? 晚唐? 韓偓 ??? 故都遙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 塞雁已侵池籞宿,宮鴉猶戀女墻啼。 ???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強魂必噬臍。 ??? 掩鼻計成終不覺,馮煖無路學鳴雞。 ??? 注釋: ??? ⑴故都:指長安,原是唐的都城,朱溫時遷都洛陽,所以詩人稱長安為故都。 ??? ⑵想:一作“望”。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 ⑶“上帝”句:上帝看到這種景象也不敢自信,也會迷惘。深疑,深深的懷疑。 ??? ⑷侵:進入。池籞(yù):指宮庭中的池塘。原來宮庭中的池塘上面編扎竹條,用繩結成網狀,使池中的水禽不能飛出,外面的野鳥也不能飛入,這叫池籞。 ??? ⑸宮鴉:原來宮中的烏雞。女墻:宮庭中矮短的墻頭。 ??? ⑹天涯烈士:作者自指,也是泛指不為朱溫勢力所屈服的人們。 ??? ⑺地下強魂:指崔胤。光化三年(900年),宰相崔胤為了要除掉宦宮,將朱溫的軍隊自大梁召入長安,從此大權落入朱溫之手。天祐元年(904年),崔胤為朱溫所殺。噬臍(shì qí):為追悔莫及的意思。典故出自《左傳》,魯莊公六年(前688年)記載:楚文王路過鄧國,鄧祈侯設宴招待他,騅甥、聃甥、養甥請殺楚王,祈侯不聽,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后君噬臍,其及圖之乎?”后來鄧果然為楚所滅。后世因此稱噬臍為追海莫及的意思。 ??? ⑻掩鼻:用楚懷王夫人鄭袖的故事。《韓非子·內儲說下》記載:魏王送給楚懷王一個美女,極受楚王寵愛。鄭袖告訴這個美女說:“王甚愛悅子,然惡一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常幸子矣。”關女信以為真,照他的話去做。楚王見美女掩鼻,感到非常奇怪,去問鄭袖。鄭袖說:她“常言惡聞王臭”。楚王大怒,把這個美女的鼻子割掉,從此鄭袖權傾后宮。終不覺:不知不覺的意思,指國家的命運不知不覺地落入朱溫的手里。 ??? ⑼馮驩(Huān):戰國時齊國孟嘗君田文的門客,忠于孟嘗君,為孟嘗君出過力。學雞鳴:孟嘗君入秦被困,逃回齊國,半夜馳至函谷關。關門緊鎖,須雞鳴時才能開。孟嘗君門客中有人學雞鳴,關門大開,孟嘗君得以脫身。 ??? 譯文: ??? 想起長安處處草萋萋,上天對此也迷惘懷疑。 ??? 野外塞雁偷入宮中宿,宮院烏鴉留戀矮墻啼。 ??? 天涯壯士白白空流淚,無辜死者飲恨悔沒及。 ??? 陰謀讓成大權已旁落,可嘆自己不會學啼雞。 ??? 賞析: ??? 《故都》是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詩人傷悼長安成廢墟,慨嘆故國之淪亡,抒發作者對劫國者無恥行徑的憤慨,表現他對唐王朝的忠誠及對故國的眷戀之情。 ??? 故都,指唐京都長安。唐末,河南宣武節度使朱溫控制了朝廷。為了便于實現其奪權野心,于公元904年(天祐元年)強迫唐昭宗由長安遷都洛陽。同年八月,弒昭帝,立哀帝。又三年,廢哀帝自立,唐朝就此滅亡。韓偓深得昭宗信用,在遷都的前一年被朱溫趕出朝廷,漂泊南下,最后定居福建。這首詩是他流離在外聽到遷都的消息后寫成的,通過遙想故都的衰敗,寄寓家國將亡的哀痛,凄切動人。 ??? 詩篇開首即從朝廷搬遷后長安城的荒涼破敗景象落筆。“草萋萋”,形容雜草叢生的樣子,雖只寥寥三個字,卻點明了物態人事的巨大變化。往昔繁榮熱鬧的都城,而此時滿是廢臺荒草,叫人觸目驚心。長安城的衰敗是唐王朝走向滅亡的先兆,詩人對此懷有極深的感慨。這里雖沒明說,但領頭的“遙想”一語,傾注著無限眷戀關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難聽出。下句是說連高居天宮的上帝見此情景也會深感迷惑,這固然是為了突出都城景物變異之大,同時也烘托出詩人內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詩一上來就籠罩了一層凄迷悲涼的氣氛。 ??? 次聯承接首句,進一步展開故都冷落的畫面。池籞,即宮中池塘周圍的竹籬笆之類,平時上面網以繩索,禽鳥無法進出。女墻,宮城上的矮墻。塞外飛來的大雁已侵入池籞住宿,這就意味著宮殿殘破,無人管理;而園中烏鴉猶自傍著女墻啞啞啼鳴,更給人以物情依舊、人事全非的強烈印象。前聯總寫長安城的衰敗,取景渾融概括;此聯集中描繪宮苑廢蕪,筆觸細致傳神。這樣將全景與特寫剪接在一起,點面結合,深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 第三聯開始,轉入正面抒情。烈士,古代稱呼氣節剛烈的人,這里是詩人自稱。當時詩人盡管流寓在外,心仍縈注國事,面臨朝政的巨大變故,痛感自身無能為力,其衷懷的悲憤可想而知。“垂涕”而又加上一個“空”字,就把這種心理表達得十分真切。下句的“地下強魂”,指昭宗時宰相崔胤。他為鏟除宦官勢力,引進朱溫的兵力,結果使唐王朝陷入朱溫掌握之中,自己也遭殺戮。此句是說崔胤泉下有知,定將悔恨莫及。韓偓與崔胤原來關系密切,這里插敘崔胤被害的事實,是為了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憤慨之情。整個這一聯抒情激切,筆力勁拔,接續前面的寥落景象,猶如奇峰突起,巨波掀瀾,讀來氣勢一振。清人吳汝綸評述道:“提筆挺起作大頓挫!凡小家作感憤詩,后半每不能撐起,大家氣魄所爭在此。”(《韓翰林集》評語)這番議論是頗有見地的。 ??? 尾聯歸結于深沉的感喟。“掩鼻計成”,用的是《韓非子》里的故事,說是楚王的夫人鄭袖忌妒一位新得寵的美人,故意關照她說,大王不喜歡她的鼻子,見面時她要掩住鼻子。隨后又告訴楚王說,美人掩鼻是怕聞他身上的臭氣。楚王一怒之下,把美人的鼻子割了,從此鄭袖得以專寵。這里借指朱溫偽裝效忠唐室,用陰謀奪取天下。末句詩人以馮驩自況,慨嘆自己沒有像孟嘗君的門客那樣設計解救君主脫離困境的辦法。“學鳴雞”,指孟嘗君由秦潛逃回齊,夜間不得過函谷關,門客學雞叫始騙開關門脫險。這一聯用典較多,但用而能化,不嫌堆砌。敘述中,像“終不覺”、“無路”等字眼下得沉重,蘊含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是引證古事而能具有活生生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 ??? 詩的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前半凄惋,后半激越,哀感沉綿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氣,跌宕起伏,撼人心魄。前人常說,韓偓的感時詩繼承了杜甫、李商隱的傳統,沉郁頓挫,律對精切,這是不錯的。但韓偓尤善于將感慨蒼涼的意境融入芊麗清新的詞章里,悲而能婉,柔中帶剛,又有他個人的特色。此篇似亦可以見出其風格的一斑。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