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羅隱《金陵夜泊》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1-10-14
金陵夜泊
??? 唐? 羅隱
??? 冷煙輕靄傍衰叢,此夕秦淮駐斷蓬。
??? 棲雁遠(yuǎn)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fēng)。
???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yīng)在月明中。
??? 作者簡介:
??? 羅隱(833-909)唐末文學(xué)家。本名橫,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人,一作余杭(今屬浙江)人。少時即負(fù)盛名。但因其詩文好抨擊時政,譏諷公卿,故十舉進(jìn)士不第,乃改名隱。黃巢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后歸鄉(xiāng)依鎮(zhèn)海節(jié)度使錢鏐,深得錢鏐賞識。公元887年(唐光啟三年),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公元906年(唐天祐三年),充節(jié)度判官。公元908年(后梁開平二年),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fā)運(yùn)使,不久病卒。羅隱生活于動亂年代,又久受壓抑,詩工七絕,頗有諷刺現(xiàn)實(shí)之作,多用口語,故少數(shù)作品能流傳于民間。有詩集《甲乙集》十卷傳世。
??? 賞析:
??? 金陵,是六朝帝王之都,這里曾演出過一幕幕歷史的悲喜劇,穿城流過的秦淮河是目睹這些歷史變遷的見證者。歷史邁入晚唐,天荒地老,昔日擅六代豪華的秦淮河,在兵火余劫之后,呈現(xiàn)出寒水煙籠,蕭瑟冷落的衰敗景象。在一個秋色迷離的傍晚,十上不第、傳食諸侯、因人成事的詩人羅隱,泊舟秦淮,目擊眼前衰景,白云蒼狗的塵寰之感涌上心頭,他寫下這首吊古悲今的傷心之詩。
??? 冷煙、薄靄、衰叢,詩一開始就以愁慘之墨,描繪出一幅慘淡的秦淮秋暝圖。在這令人惆悵的傷心之夜,一只旅船緩緩地向河岸靠去。首聯(lián)在寫景敘事中點(diǎn)出“夜泊金陵”詩題。其中“斷蓬”二字用得極巧妙,秋蓬根斷,隨風(fēng)飄蕩,來去無所,正喻詩人身不由己的飄泊生涯 ,而“蓬”音與船篷之“篷”相同, 駐蓬,猶言駐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鳥,既敘事,又寫情,富于形象。
??? 中間兩聯(lián)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夜色初臨,河岸上剛點(diǎn)燃的幾處酒店夜火,驚起了水邊草叢中棲息的征雁,傳來陣陣凄唳的鳴叫和鳥翅撲打聲。旅船靠岸,風(fēng)帆下落,盤旋在桅桿四周的昏鴉紛紛驚叫著高飛躲避。在這闃寂的秋夜中,遠(yuǎn)處大江的濤聲顯得格外清楚、格外急促。秋陰遮蓋下的山上,那搖落的樹干一枝枝孤零零地伸向朦朧的夜空,仿佛正在傾聽那急促的濤聲挾帶著三百年金陵王氣,消逝在遠(yuǎn)方的夜空。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感慨萬千:啊,昔日歌吹動地,燈火徹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鴉的世界!秦淮河啊!秦淮河,自古以來,你伴著這虎踞龍蹯的金陵,審視著人間的滄桑變化,那些曾經(jīng)在你身邊風(fēng)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在白日喧囂的陽光下,人們難以尋找他們的蹤跡,想來在這清冷的月光下,他們的精靈正和你一起,靜聽著寂寞的潮水拍打眼前這座空城,凝視著月色朦朦的大地吧。
??? 在金陵這塊土地上,產(chǎn)生過許多杰出的懷古之作,劉禹錫的《金陵懷古》、杜牧的《夜泊秦淮》等詩,千古為人詠唱不衰,這些作品將詩人心中那一股故國蕭條悲嘆之感融入金陵山水,它們與金陵同在。羅隱這首《金陵夜泊》,受前輩詩人風(fēng)格熏染,但它能夠在被白居易稱為“后之詩人無復(fù)措詞”的劉禹錫《石頭城》之后,躋身金陵懷古詩精英之列,這不僅得力于為人激賞的“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yīng)在月明中”的名句,更在“ 羅隱一生身 ”的個性特色,即“篇篇皆有喜怒哀樂心志去就之語,而終不離乎一身”(《桐江詩話》)。正因?yàn)榱_隱身當(dāng)末世,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興亡的歷史意識;正因?yàn)樗幱谲婇y混戰(zhàn),兵火遍地的亂世,所以他的生命價值感更加激烈;又因?yàn)樗簧部馈⒏杏鲚m發(fā),為人忌恨,所以他對人生的凄涼體會更深。這些充滿人世憂愁的情感熔鑄在詩歌意象中,使全詩意境悲涼凄清。
??? 詩人選擇了若干與自己悲涼身世可能建立同構(gòu)關(guān)系的意象,來表現(xiàn)其潦倒落魄之情,在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思想支配下,昔日繁華富貴的金陵,在詩中就以冷月寒煙、空山急浪圍繞籠蓋的面目出現(xiàn),充斥其中的是枯樹衰草,征雁暮鴉,升騰在夜空中的是那些為悲劇命運(yùn)哀泣的六朝亡靈。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幻想意象交織反射出詩人凄苦的心態(tài)。
??? 羅隱詩固多譏刺,但在辛辣尖刻的諷刺和強(qiáng)烈的抨擊中,也處處流露出亂世中不得志的傷感和種種憂患,說他是諷刺詩人固然可以,也可以說他是感傷詩人,此詩即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