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不到眼,遂無奢侈心:于濆《里中女》詩歌賞析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fā)布時間:2021-10-14
《里中女》,系五言古詩。由晚唐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于濆創(chuàng)作。此詩是通過農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別,而鳴貧家女子之貧窮、疾苦。也反映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以及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罪行的情緒。 ??? 里中女 ??? 于濆 ??? 吾聞池中魚, 不識海水深; ??? 吾聞桑下女, 不識華堂陰。 ??? 貧窗苦機杼, 富家鳴杵砧。 ??? 天與雙明眸, 只教識蒿簪。 ??? 徒惜越娃貌, 亦蘊韓娥音。 ??? 珠玉不到眼, 遂無奢侈心。 ??? 豈知趙飛燕, 滿髻釵黃金。 ??? 注釋: ??? ①里中女:窮鄉(xiāng)僻壤的女子。里,野里。 ??? ②杵砧(zhēn):搗衣的槌棒與墊石。 ??? ③蒿簪:野蒿制成的簪子。 ??? ④越娃:指西施。韓娥:《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 ⑤趙飛燕: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釵:作動詞用。 ??? 賞析: ??? 于濆是晚唐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寫過不少關心民生疾苦、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以及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罪行的詩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里中女”,“里”,野里,即窮鄉(xiāng)僻壤的女子。 ??? 詩的開頭,富于民歌比興色彩。詩以“池魚”比“桑女”、“海水”比“華堂”,表明貧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貴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貼切。民歌往往重復詠唱。詩中“吾聞”、“不識”,重疊兩次,音節(jié)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 五、六句中“苦機杼”扣“桑下女”,“鳴杵砧”扣“華堂陰”,形成了鮮明對照,揭示了富貴人家與桑下女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況。“機杼”,織布工具。“杵砧”,搗衣工具。“苦機杼”的“苦”,反映了桑下女那種“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孔雀東南飛》)的辛勞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勞動成果,卻全給富貴人家剝奪了去。“鳴杵砧”的“鳴”字,既形象地表現(xiàn)搗衣之聲,又暗示富貴人家不養(yǎng)蠶,不織布,反而遍身羅綺,有做不完的衣服。這是封建社會的真實寫照。晚唐時期,朝政日非,國勢日微,賦斂日重,勞動人民終歲勞苦,不得溫飽,而豪門貴族“繒帛如山積”(白居易《重賦》),“銜杯吐不歇”(鄭遨《傷農》)。“苦機杼”與“鳴杵砧”對照,正深刻地反映了這種罪惡的社會現(xiàn)實。 ??? 以下是通過形象進行議論。作者以“天與雙明眸,只教識蒿簪”慨嘆桑下女天生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因為她貧苦,只能見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見不到精致的束發(fā)工具。“明”字妙,突出了桑下女天真活潑、聰明伶俐的神態(tài)。“只教”,一個轉折,點出勞動婦女不能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精致的工藝品,一生只見識過粗賤的飾物,顯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意。 ??? 接著,以“越娃”(西施)“韓娥”這兩個形象的比喻,承接“雙明眸”,并在“越娃”“韓娥”之上,冠以“徒惜”,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處野里;有韓娥之音,而湮沒無聞。“惜”而徒然,表明了作者的無限感慨與無可奈何的心情。 ??? “珠玉不到眼”兩句,從字面看,并無難解之處。“遂”字很重要,它將兩個否定詞“不”與“無”緊密聯(lián)結起來,貫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顆純潔而質樸的心,而這顆心又是“珠玉不到眼”使然的。 ??? 結尾兩句,與“華堂”、“富家”照應,并與桑下女恰成對比,反映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滿,這是全詩精神的結穴處。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受寵幸,尚豪奢。“滿髻釵黃金”,“釵”作動詞用,是說趙飛燕發(fā)髻上插滿了黃金制成的裝飾品。這些裝飾品從何而來?美人“兩片云,戴卻數(shù)鄉(xiāng)稅”(鄭遨《富貴曲》),不正是從千萬個“桑下女”式的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嗎?這就提醒人們:統(tǒng)治者驕奢淫佚的生活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和汗。作者不便說明當代,所以假托“趙飛燕”。這與白居易《繚綾》中“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的手法是相似的。紀昀認為,古人為詩,不廢議論,只是“不著色相”而已。《里中女》就是這樣。此詩意在揭露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實,然而這個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和形象語言來表達的,是富于情韻的。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lián)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lián),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