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詠螢火》: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詠螢火
唐代 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
飄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
獨自暗中明。
注釋:
的歷:明亮、鮮明。
弱翅:翅膀小而軟弱。
恐畏:恐怕。
翻譯:
明亮的流光很小很小,軟弱的翅膀輕輕的飄搖。恐怕無人知道自己存在,獨自在暗里閃閃發光。
賞析:
虞世南的《詠螢火》先也描摹了螢火蟲的形象:纖纖玉體,翩翩弱翅。輕風中張翼斜飛,飄搖流暢,暮色里熒光點點,點綴夜空。詩人也是從其飛翔之形、發光之態的角度寫其外形,其手法,有點類似唐朝李嘉?的《詠螢》:“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向燭仍分焰,投書更有情。猶將流亂影,來此傍檐楹。”李詩通過螢火水上輕舞、空中展翅、風吹不滅、露洗還明、輸光伴夜讀、流連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畫,突出了其飛翔之姿、發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詩并不以繪形為目的。詩的三、四兩句則由表及里,一下子窺視到螢的內心世界:“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多么頑強的個性,多么可貴的追求,盡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無聞,不愿自暴自棄,偏要在暗夜中閃光,頑強地表現自己的存在,執著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那出現在讀者眼前的螢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飛蟲,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靈,一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其偉岸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虞世南托物言志,借寫螢火,袒露自己的心跡。詩人先以“光小、翅輕”等詩句,突出螢火的微不足道,來襯托下句,“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這是螢火的心理,更是詩人的心地:一個人不管地位如何,處境怎樣,只要有其秉賦,就要勇敢地、頑強地表現自己。這種抱負、這種追求,自然給讀者領悟到詩外的別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