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本無意,心靜即是禪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白云間的陽光色調恬淡,清澈,美妙,淡淡色彩猶如輪廓光,讓恬靜的田園風光勾畫出一幅淋漓盡致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無限遐思。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古典君:詩人欣賞這禪院與世隔絕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禮贊了佛門超拔脫俗的神秘境界。 《夜歸鹿門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古典君: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飲酒》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典君:這首詩先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古典君: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著意描寫無心的境界,表現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強調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 《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古典君:這首詩是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前兩首偈說明“明鏡”的清凈;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流傳甚廣;第四首著重講修行方法。 《無相偈》 【唐】神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古典君:前兩句以菩提樹與明鏡臺比喻身心之本性明凈純潔。后兩句表示要時時注意修身的功夫,摒除各種塵俗貪欲雜念,使心性永遠保持潔亮光明。此詩形象生動,富含哲理。 《離思》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古典君: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云、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古典君: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表現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