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 一曲《詠荊軻》,寫盡豪俠情!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說起陶淵明,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他的田園詩。作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所作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以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詩文,歷來為人所熟知及稱頌!但就是這樣一位歸隱南山、放懷山水、與世無爭的詩人隱士,其實也有著俠骨豪情的一面。 《詠荊軻》 【東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本詩取材于《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當人質,逃回本國后,招募勇士,圖謀復仇。荊軻原為衛國人,被人推薦給太子丹,很受優待。當強秦危及燕國之際,荊軻奉命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時,太子率眾人穿著素服送至易水,高漸離擊筑悲歌,荊軻應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車直去,義無返顧。至秦后,以匕首刺秦王,未中,被殺。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在漢代就已流傳開來,在漢畫像磚上,就有這一題材的刻劃和表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秦始皇是一個強權和暴力的象征,荊軻則是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典型。但他所刺殺的是一個暴君,而他明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還是義無反顧,慷慨赴難,最后身死而酬知己,于是,荊軻之“士為知已者死”便具有了一種除暴安良的俠義色彩,被后世廣為傳揚和盛贊。 陶淵明身處王朝更迭頻繁,政治黑暗社會動蕩的年代,親歷了劉裕殺晉恭帝而自立的變亂,他選擇荊軻這樣一位敢于舍身除暴的英雄加以歌詠,顯然是有感而發的。同時,也寄托了詩人嫉惡抗暴,對現實強烈不滿的情懷,表明他歸隱之后,仍不忘關注現實,他并沒有完全退守于他虛構的“桃花源”中。所以龔自珍有詩云:“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平淡處,二分梁甫一分騷。” 《詠荊軻》這首詩集中筆墨,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三個場面: 第一個場面,慷慨赴秦: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燕太子丹募士報秦,荊軻死酬知己。一個“提”字有四兩撥千斤之妙,滿不在乎,根本不把秦王嬴政放在眼里,仿佛是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約會,那么輕松和從容。他身騎白馬,越陌度阡,恨不立即到達秦廷。“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一“雄”,一“猛”是詩人對荊軻的稱贊。此二句繪聲繪色,一個俠士的形象躍然紙上,雄豪威猛,氣度不凡。 第二個場面,易水餞別: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西風蕭蕭,寒波淡淡,群英列座;漸離擊筑,宋意高歌;筑聲悲響,低沉幽咽,如泣如訴;壯士心知,此去不還,死而無憾,留名身后。這是怎樣一個悲壯的場面啊! 第三個場面,刺秦失敗: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歷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千城萬里,轉瞬即達。來到秦庭,佯裝獻圖,圖窮匕首見,最后功虧一簣,血濺秦庭。一個“惜”字,表達了詩人深深的遺恨。 最后兩句: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越過悠遠的時空,詩人與俠士仍然情脈相通。何止是陶淵明,駱賓王有《于易水送別》詩句云:“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辛棄疾《賀新郎》詞中云:“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詠荊軻》是一首氣壯山河,忠義噴發的詠史詩。詩人對荊軻的歌詠中,表達了強烈的愛憎情感,亦將對現實的滿腔忠憤傾瀉于字里行間。龔自珍有詩贊道:“陶潛詩喜詠荊軻,想見《停云》發浩歌。吟到恩仇心思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這首詩的藝術風格與陶淵明的代表田園詩歌迥然有別。可見陶詩除了平淡外,還有豪放的一面。朱熹說:“淵明詩人皆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評價可謂一針見血,準確之極。 除此之外,陶淵明尚有《讀山海經》等篇目: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魯迅先生將陶潛明的這類詩稱為“金剛怒目”式。可見在陶潛明采菊、飲酒、聽松、看云的平淡外表之下,深藏的是關懷現實的熾烈情懷。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