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螢火蟲的古詩詞:流熒紛飛,誰又想著誰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螢火蟲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傳說是腐草所化,也有人說是死后的靈魂化成,因此從一誕生就帶上了濃濃的悲憫意味。流螢飛舞,美麗之余,總是有一絲孤寂和悲涼。于是被中國的古典文人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寫在詩里,而螢火蟲的形象,也就進入了這十首古詩詞,讓后人傳唱不休。 《擬詠懷詩·十八》 【南北朝】庾信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鑒賞:庾信的《擬詠懷詩》是模擬阮籍《詠懷詩》所作,寄予了相似的身世之感。自己當年出入宮禁,本想為梁朝建功立業,但自從出使被留之后,功業無成。曾幻想這不過是莊生一夢,可惜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年復一年,憂愁不已,淚落連珠。初秋的殘螢正像風燭殘年的自己,縱然文名日重,故國卻再也回不去了。追述亂離、感嘆身世、羈留北地、懷念故鄉,情感悲壯蒼涼。 《詠螢火》 【唐代】李白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鑒賞:該詩句句寫螢火,卻未見螢字。一、二兩句以務實的筆法贊美螢火蟲,突出螢火蟲的整體視覺形象:既是雨打不滅的燈,又是風一吹就更加鮮明的光亮。三、四兩句展開想象,以務虛的筆法為螢火蟲定位:如此不怕風吹雨打的螢火,它的走向,假若不是上天去,也一定是月亮旁邊的一顆星!想象奇特,引人遐思。雖然只是一首簡單的詠物絕句,卻能看出李白的非凡功力,詩仙名不虛傳。 《秋宵月下有懷》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鑒賞:通讀整篇,發現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飛螢”“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它既沒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狂放豪邁,也沒有“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的威懾,它更以它的獨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為后人所慨嘆。 《長恨歌》(節選) 【唐代】白居易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鑒賞:戰亂初定,玄宗回宮,大好河山在叛軍蹂躪之下一片衰敗。當年金碧輝煌的大明宮,現在秋草叢生,落紅滿階。腐草化螢,若非雜草叢生,何來夕殿螢飛?物非人非,才更添傷感和思念。白天睹物傷情,夜晚“孤燈挑盡”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卻纏綿悱惻的相思,寄希望于夢境,一生一死分別了多少月,可“魂魄不曾來入夢”。“長恨”之“恨”,動人心魄。 《隋宮》 【唐代】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無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掃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揚有幕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鑒賞:李商隱不止有《無題》的深情款款,也不只有《錦瑟》的凄冷幽微,也有這首《隋宮》的憂國憂民。此詩取材于前朝亡國故實,借以諷喻當今時局,原本是常見的套路,但卻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取得了既整飭工嚴又流動活潑的藝術效果。以實詞撐住全詩,以虛詞斡旋其間,尤其是中間兩聯,句法搖曳多姿,言外有無限感嘆,無限警醒,堪稱詠史懷史的極致。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月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鑒賞:這首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第二句看似隨意,卻有三重深意。腐草化螢,深宮中竟有螢火蟲飛動,可見凄涼;羅扇本是夏天所用,到了秋天,就跟這位宮女一樣被遺棄;而孤獨的宮女只能羅扇撲螢聊以取樂,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看見牛郎織女星的愛情傳說,想到自己的孤獨處境,滿懷傷感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早秋》 【唐代】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鑒賞:此詩描繪初秋景色。前四句寫早秋的夜景,五、六兩句寫早秋的晝景,落筆細致而層次井然。“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最后兩句運用《淮南子》與《楚辭》典故,渾然一體,神氣十足,又將身世感嘆暗寓于其中。無一字脫離“早秋”的題目,處處落在“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盛唐余韻”,一點不錯。 《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宋代】蘇軾 溪上青山三百疊,快馬輕衫來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橫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輕軟,蒲薦松床亦香滑。 夜深風露滿中庭,惟見孤螢自開闔。 鑒賞:蘇軾的精神風貌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典范,他做不到范仲淹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但也如此,才有一個真實可親的東坡老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蘇軾可謂大仁大智,所以能娛情山水,自得其樂。本詩只是一首簡單的寫景詠物詩,但也就是這樣放松的心境才能真正展現作者的追求和才情。以孤螢自況,雖然有前面快馬青衫一抹而過的快意,卻也還帶了一絲孤寂。蘇軾畢竟還是個傳統的儒人。 《悼亡三首之二》 【宋代】梅堯臣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 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 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 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鑒賞:情是抽象的,必須因事因景才能寫出;至于寫得“盡意”,則尤其難得。心系亡妻,每日渾渾噩噩如同在夢中,“出門”時有人談論,還可稍解悲戚;“歸來”時則孤寂之感更甚。人在“出門”時有所見聞,回來總想向親人講講,可是人亡室空,無人可以傾訴。一出一歸寫出了最難寫的情意。窗中飛入“孤螢”、天空一聲雁叫皆能察覺得到,正因為思念妻子,長夜難眠。言外含有不盡的思念。語近夸張,但非此寫不出鏤心刻骨之痛。 《沁園春·遼鶴重來》 【宋代】劉克莊 遼鶴重來,不見繁華,只見凋殘。 甚都無人誦,何郎詩句,也無人報,書記平安。 閭里俱非,江山略是,縱有高樓莫倚欄。 沉吟處,但螢飛草際,雁起蘆間。 不辭露宿風餐。怕萬里歸來雙鬢斑。 算這邊贏得,黑貂裘敝,那邊輸了,翡翠衾寒。 檄草流傳,吟箋倚閣,開到瓊花亦懶看。 君記取,向中州差樂,塞地無歡。 鑒賞:遼鶴是思鄉的代名詞。故園如夢,但歸鄉物是人非才更添哀愁。閭里俱非,荒草成堆,只有流螢飛舞,鴻雁南飛,一片孤寂荒涼,也一片傷感。但就算如此,也想風餐露宿歸家,只怕鬢角霜染,兒童不識,就算輕裘肥馬,鶯歌燕舞,瓊花爛漫也不如家鄉的流螢孤雁,到底有多深的感情才會這樣堅定決絕?后人無從揣度,可能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他知道,外面的風光再好,也不如故鄉家長里短,或許這也是天下游子的共識吧。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